蔣效愚——一位在內蒙插隊十年,在團的崗位上工作了十年的老團干。當他由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調任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文化局局長時,他說:我忘不了十年的共青團生活,這不僅因為這十年給了我許多成長的經驗,還因為這十年中——
我是北京老三屆的學生。粉碎“四人幫”、恢復高考制度后,我有幸從當時插隊務農的內蒙古考入北京師范學院(現在的首都師范大學)。自1981年大學三年級時任學院團委代理書記起,此后一直在團的不同崗位上工作,1991年才離開共青團的崗位。10年團干部的經歷,真是令人難忘。那工作中的成功、喜悅,讓我難以忘懷,常常激勵我繼續進取和奮斗;而那工作中的失誤、差錯,也同樣令我難忘,甚至更讓我銘記在心,鞭策我進步。這里,記下自己在團干部崗位上的幾次失誤。或許對你也有幫助。
當團委書記時的第一項大活動,那一次教訓——團干部要有應變能力
我正式任北師院團委書記后,搞的第一項大活動是組織大學生參加軍訓,當時請了北京衛戍區的解放軍官兵進校幫助訓練。每天下午,操場上此起彼伏的號令聲,“咔咔”的腳步聲,一天比一天整齊的隊列,處處顯示出青春加紀律的神奇威力。在軍訓結束閱兵匯報那天,學院領導、部隊首長坐滿了主席臺。當一隊隊邁著整齊步伐、喊著高昂口號的軍訓學生列隊通過主席臺時,贏得了滿場的熱烈掌聲。我是這次大會的司儀,事先安排一位學院領導講話,可學院的正院長表示不講了。聽到滿場的掌聲,我也很高興。儀式接近尾聲時,我也沒顧上再看看臺上的情況,就像機器人一樣按程序大聲宣布:“匯報大會到此結束,散會!”話音沒落,只聽見老院長由遠而近的聲音傳來,“我還想說幾句。”顯然,老院長是被眼前壯觀的場面感動了。而我由于沒有思想準備,一下不知所措地愣住了。此時,臺下訓練有素的學生們在“向右轉,跑步走”的各隊口令下雷厲風行地向場外撤去。短短的幾秒鐘,操場上的隊伍已不好再集中了。當我無奈地、充滿歉意地望著老院長時,老院長遺憾地擺了擺手說:“算了,以后找機會再說吧。”由于我缺乏應變能力,一次本來可以推向更高潮的收尾卻遺憾地沒有出現。
打這以后,我很注意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以后又遇到幾次更大場合中的意外情況,我都能及時、圓滿地處理。
當團市委大學部部長時的第一個重要會議,那一次的教訓——團干部要有清
晰的邏輯思維、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1983年初,團市委舉行首都大學生學習馬列積極分子經驗交流會。這是我調任團市委大學部部長后組織的第一個重要會議。開會這天,中宣部、國家教委、北京市委的領導都來了。為了使會議開得更生動親切,事先,我們要求所有發言者都脫稿,還進行了演練。可會議發言時,某重點大學的代表由于緊張,講著講著忽然亂了,車轱轤話來回說。接著,會場上出現了騷動。此時我聽見中宣部一位副部長對國家教委一位副主任低聲說:“他是怎么了?說的是什么啊?”我聽見后真是無地自容,雖然會議不是我主持,但這是我們具體準備的啊。盡管后來的發言都還不錯,特別是會議最后國家教委領導的講話很精彩,使會議取得了預期效果。
事后總結,大家舉一反三,深感共青團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一個方面,團干部在各種場合講話的機會很多,但一個青年干部如果沒有清晰的邏輯思維和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恐怕就很難擔負起宣傳青年、鼓動青年、組織青年的責任。從那以后,我更加注意鍛煉自己的這方面能力。這幾年由于工作關系,我給青年和社會各種不同對象作過幾百場報告,總的反映還可以,應當說,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次尷尬的發言準備工作。
當市學聯秘書長時,第一次籌備全市學聯代表大會,難忘的教訓——團干部要有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
1984年,我兼任北京市學聯秘書長后,就著手籌備擬于1985年初召開的北京市學聯代表大會。當時,起草工作報告、修改學聯章程、組織選舉代表、醞釀新一屆學聯班子候選人,還有大量的會務準備和大學部的日常工作,真是忙得不亦樂乎。籌備工作中,有一個具體問題是:歷史上北京市學聯是否開過正式的代表大會?我們這一屆算第幾屆?當時我只粗粗地問過少數同志。有說沒正式舉行過學聯代表大會;也有說雖然開過幾次代表大會,但統計不清楚了。我當時因為工作太忙,也就未查對檔案,未作深入細致的調查訪問,就武斷地把我們這屆算作“北京市學聯一大”。后來會開了,登報廣播了。一些領導同志和搞青運史的同志找我說:這不是第一屆,歷史上曾開過5次,這次應稱作“第6次”代表大會。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等下一屆學聯大會通過個決議更正了。
這件事對我觸動非常大,至今想起來仍十分內疚和心痛。盡管當時領導沒有特別的批評,但真比痛批一頓還難受。一個青年干部對工作光有滿腔熱情和拼搏的干勁是不行的,還必須具備嚴謹細致的扎實作風。馬馬虎虎、粗枝大葉,說輕點是工作態度、工作作風問題,說重點則是能否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重大原則問題。特別是在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這個問題更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嚴謹細致的扎實工作作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建立起來的,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磨煉。雖然從那以后,我很注意這個問題,但仍感到同許多老同志、老前輩相比,差距很大,需要一生引以為戒,要努力繼承、發揚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接好老一輩革命精神的班。我想,這恐怕是所有團干部面臨的共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