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揚
無須立論
不負責任
巧取名利
隨風而行
如今,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刮來一股令人擔憂的風氣,一些人特別熱衷于拼湊應景之作。
所謂應景之作,是指那些沒有作者個人獨立思考與創見,一味迎合形勢、順風向拼湊而成的文章著述。
人所共知,文貴創見,學術研究的價值在于其思想的創新。獨特的思維方式,新異的思想火花,往往是一個有才學且誠實的學者著書撰文的內在價值。精神生產離不開學者們嚴肅的治學態度和正直向上的良好學風。然而,應景之作的經久不衰和泛濫,卻表明學術研究嚴重偏離社會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
依我之見,那些熱衷此道的所謂學者不過是學界的“不倒翁”,他們常常是眼睛向上,察顏觀色,把大量時間和精力忙于編撰應景之作上面,而不去嚴肅認真地探索和研究問題。雖然文成了,書著了,一無特色,二無反響,但他們仍舊樂此不疲,以至于這一行當從沒發生過青黃不接、作品匱乏的現象。
對應景之作,不管世人如何不喜歡,如何指責它對社會科學發展無甚裨益,但對著述者而言,卻是樂也融融,自有一番妙用。
無須立論
拼湊應景之作并不苛求作者必須提出個人的論點。既然迎合形勢,其形勢自有論述主題。只要輕松地把領導人的講話、紅頭文件、政策法規拿來,論點自然有了。依照沿用來的現存立論,用許多“學術性語言”大加闡述,再輔以論據若干,證實其論點的合理性、正確性等等,文章何愁不成。這樣一來,即省卻了作者立論的苦思冥想,也可掩飾那些原本不配“搞”學問的平庸之人。
不負責任
寫文章白紙黑字,所出之言當文責自負。但時代會變,不同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有其不同的政治生活氛圍。編造應景之作往往無須自負文責,因為此類文章的論點本來只是具體政治氛圍下的產物,況且大多有其權威性來源,將來若遇時世變遷,論點失當,行文無效甚或有錯,只不過是那個時代的誤會,一般不好歸咎于某些個人,作者不必憂慮由此而來的政治麻煩。
巧取名利
不花大力氣,不必文責自負為應景之作帶來“高產豐產”,而這“高產豐產”又會使著述者名利雙收。且不說,洋洋萬言能換得一筆稿酬,物質利益之外,還是輕易獲取個人榮譽、提高知名度的捷徑。特別是評職稱、長工資,應景之作雖談不上高質量,卻也從沒人說過它不歸屬文章之類。說不準什么時候有人會因此類文章數量眾多,被捧為學術權威,或受到某種青睞,被提拔個科長、處長當當。
隨風而行
月亮走,我 也走;形勢變,我也變。應景之作永遠有寫不完的話題,編織應景之作的人永遠是一個快樂而滿足的學者。既不憂思,也不深思,筆調隨著時代風氣走,不必有理論創新之痛苦,不必擔政治風險之壓力,仿佛任何時候都真理在握,人世間的名與利在他們手里反而是垂手可得了。在這些學界“不倒翁”看來,應景之作正是送我上青云的陣陣好風,做個樂觀的風派豈不更瀟灑?
真可謂,學界“不倒翁”,應景作文樂融融。這就難怪近年來中國社科界涌出那么多著書不立說的學者,又有那么多缺少理論魅力、廢話連篇的文章不斷充斥于報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