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鐵路局團委發揮突擊隊作用培育跨世紀青年
濟南鐵路局團委著眼于跨世紀,培養高素質的青年職工而積極開展團的工作。他們配合鐵路運輸安全中的重點和難點,發揮突擊隊的作用,帶領青年開展“青工安全百日立功競賽”;在國家重點工程“京九線”“膠黃線”建設中組織青年突擊會戰,開展“爭當鐵路工作建設青年功巨”“創建共青團號青年全優工程”的活動;他們還通過各種政策鼓勵青年參加“青工技術大賽”,引導青年樹立“科技興局”的意識。這些活動圍繞著鐵路運輸生產的中心,為迎接下一個世紀鐵路發展和對青工素質的要求作了積極的準備。
(盛紅衛)
配合“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
浙電團委推出“風采行”
配合全團的“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浙江省電力局團委發起并組織的“90年代浙電青年風采行”前不久在杭州拉開帷幕。這一活動旨在配合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宣傳“人民電業為人民”的思想,在電力青年中倡導一種“崗位奉獻、敬業進取、反腐倡廉、優質服務”的良好職業道德和精神風貌,此活動將在今年5月結束。
(樓岷)
第九屆作文競賽成績顯著
為大面積提高我國中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從1984年開始的“全國中小學生作文競賽”至今已舉行了9屆。這一活動是由全國學聯、團中央學校部、首都師范大學等單位聯合發起,由《說寫月刊》雜志社、《作文導報》具體承辦的。第9屆比賽以“愛祖國、愛集體、愛他人”為主題。北京是這一活動的最大賽區,全市參加本屆比賽人數在5萬以上的單位就有10多個。這一競賽活動的結杲將在5月份揭曉。(團聲)
湖北襄樊陶瓷公司團委
咬住“經濟建設”開展活動
湖北襄樊陶瓷集團公司團委在團的工作中注意咬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近年來他們在青年中開展了“爭做10名標兵、百名能手”的競賽活動,通過比質量、比產量、比工作態度,激勵青年團員立足本職,為公司作貢獻,大大提高了全公司的生產產量和質量。經集團公司黨委同意,決定給標兵和能手們每人晉升一級工資,并撥發團委此項活動專項基金1萬元。(李軍照)
湖南農學院團組織
開展獻“五心”活動
去年年末,湖南農學院團組織展了獻“五心”活動,即:忠心獻國家,孝心獻父母,熱心獻社會,愛心獻親屬,誠心獻朋友。這一活動看似層次一般,但緊貼同學們生活,有利于同學的情操冶煉,受到大家的歡迎。(盧智平)
團洪湖市委開展“萬名青年面向市場奔小康”活動
去年以來,團洪湖市委,在全市農村青年中開展了“抓百名團干標兵,帶千名團員能人,促萬名青年致富”為主要內容的“萬名青年面向市場奔小康”的活動。一年來全市共培養村團支書奔小康標兵100名,青年科技致富能手1000名,建立農機(技)服務隊100個,共青團培訓學校100所,開展實用技術培訓10000人次。全市1/4的村團支書成為農村青年奔小康的“領頭雁”,近萬名青年依靠科學技術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團湖北省委辦公室)
湘潭大學團委新規定:
團校畢業才能進黨校
為了更好地開展“推優入黨”工作,湖南湘潭大學團委自該校第11期團校開始,決定該校學生從93級開始,優秀團員必須經過團校培訓并取得團校結業證書后,才能作為“入黨積極分子”被推薦進入黨校學習培養。這一規定保證了推優工作中團的地位和作用,也保證了推優的質量。據統計,近3年來,湘大團委共推薦46350名學生進入黨校學習,近萬名優秀團員被確定為培養對象,576名優秀團員在學校入了黨。
(龍勝利)
萊蕪萬名青年跳出農家門
下海闖世界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團萊蕪市委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幫助青年下“海”搞購銷,把抓好購銷活動作為農村青年“青春立功”活動的重要內容。團市委已成立了“物資購銷公司”作為服務基層的物質依托。萊城區團委組織成立了“青年購銷員協會”,并專門設立了“萊青信息公司”,定期向會員發布信息。目前這個協會已有會員300多人,一些團支部也成立了購銷服務站,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購銷服務網絡。據統計,現萊蕪全市15萬農村青年中有1.5萬人參與流通,已形成一支名符其實的“購銷大軍”。青年購銷活動的發展,不僅給青年自身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而且解決了部分地區農副產品賣難的問題,帶動了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思想的解放。
(畢占明等)
校長依靠團委團委幫助校長聯手治校
北京昌平一中校長韓德富在科學治校中,注重發揮共青團在教學中的作用,積極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還辦起了少年團校。目前,該校教研蔚然成風,不少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又積極著書立說,一批中青年教師的帶頭人脫穎而出,有力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張伯華)
新疆軍區某部團支部
積極開展擁政愛民活動
新疆軍區某部團支部,在黨支部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擁政愛民活動,在當地草原上建立了第一所“牧民小學”、第一個“便民商店”和“馬背診所”。他們還組織牧民青年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法制、婚戀和衛生知識學習。這些活動深得當地牧民歡迎,該團支部也連續多年被上級團委評為“擁政愛民先進團支部”,1993年6月還被國家民委、團中央樹為“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楊長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