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等
走過了用面包和錢取舍職業的時代
他們把目光投向了精神的自我開掘
通過職業選擇實現個人理想
耶爾格·措貝爾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明確的目標。這位學習企業管理的22歲大學生說:“對我來說,重要的是找到一個能夠實現自我的工作崗位。地位和薪水是次要的。”他要盡可能多地更換職務和國家以及接受新的挑戰。
許多歐洲大學生也有措貝爾這樣的想法。對他們來說,有趣的經歷、豐富多變的生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在職業生涯中迅速晉升更重要。
宇宙研究所與蓋洛普研究所合作對13個西歐國家的36所大學和商業學校中7000多名學習經濟和工程的大學生進行了調查,題目是他們的工作目標和對未來雇主的期望。歐洲畢業生調查項目負責人托馬斯·尼貝里在總結調查結果時說:“今天的畢業生既要在職業上獲得成就,又要實現個人目標。”
充實的個人生活和與有朝氣的人合作比在工作中得到提升更重要。只有18%的歐洲大學生(德國有20%)認為被提升到領導崗位是很重要的。
56%接受調查的人最希望在一個跨國企業中實現他們的目標。只有13%的歐洲學生(德國19%)愿意在一家國內企業工作。
大學生們對今后老板的期望,首先是得到富于挑戰性的任務、自身不斷發展的可能性,以及進步的和有活力的管理。28%的人認為有去國外工作的可能性也是重要的。而被提升為管理人員只對1/5的人具有吸引力。至于企業生產的產品、提供的勞務和它的地理位置,則是絕對微不足道的。
哪些行業最受青年歡迎
5家最受歡迎的企業都屬于信息科技和咨詢這兩個特別有活力和最具革新精神的行業,這不是偶然現象。因為進入一個靈活和富有活力的領域是歐洲后備經理們的最高目標。處于第二位的目標是環境保護。它尤其在奧地利、德國和瑞士的大學生看來很重要。而法國和西班牙人更看重新的工作崗位。對歐洲學經濟的大學生而言,營業額增長的重要性只處于第9位。
成功必不可少的個人素質
幾乎有一半的大學生認為外語是實現事業計劃的最重要前提。其他起決定性作用的素質是有學習能力、創造性、思維靈活性和傾聽、鼓舞他人的能力。另外,誠實、注重效率和個人強烈的投入精神在大學生的眼中也是成功所必不可少的。
摘自德國《經濟周刊》
新觀念向高校挑戰
王濤
在德國,幾年前,如果有誰半途中斷學業,那么肯定會被其他人當作一個失敗者或低能兒看待;而今天這個觀念悄悄發生了變化。高等院校內幾乎三分之一的學生在畢業考試之前就離開了校園,而且這個趨勢仍在增長。
30歲的皮特現在一家銀行擔任管理檔案、文件的工作,她是這樣講述她的“轉舵”的:“我唯一感到遺憾的,是我花費了這么長時間才下定這個決心。很長時間我都抱著幻想:耐心一點兒,等到下個學期一切都會變好的,有好的教授授課,專題研究班不再是填鴨式的猛灌……然而每個新學期帶來的只是更大的失望。”在學校的最后一個學期,她終于放棄學了4年的經濟貿易,到一家銀行接受職業教育。并在完成職業教育后一直留在銀行工作。她認為,相對于大學的學業,職業教育更切合實際,而且所學的知識可以最快地在工作中得到檢驗。
再來看哈覺,他在上大學期間,為了解決經濟問題,開始幫助一家旅游公司推銷遠程旅行。對他來講,這件工作太有吸引力了:作為公司的臨時雇員他也可以享受到優惠票價飛來飛去,更主要的是馬上就可以把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同時在工作中他體會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責任感:“這是分配給我的工作,我就要盡力做得最好。這是我的責任。而在學校去不去上課是自己的事,沒有人監督你。”
在德國,一個高等院校的畢業文憑和一個職業學校的畢業文憑是同等重要的。一個大學畢業生和一個職教畢業生同時應聘一個職位,取決因素并不在于學歷的高低,而在于誰的專業更對口,誰更有實際工作經驗。
日本青年怎樣找工作
朱家雄
首都師范大學的日本留學生、29歲的百惠小姐說:“我曾在日本工作過5年。我的工作是父親介紹的。我工作的那家公司與我父親的公司關系密切。在日本,女孩比男孩找工作要困難得多。”另一位叫山口良佳的日本小姐還告訴記者:“在日本求職,最重要的是大學的牌子。名牌大學的學生普遍具有優勢;其次是人際關系。和中國一樣,有沒有關系對求職也是很重要的。當然,校友也很重要。如果你在求職的公司遇見校友,那他一般都會幫助你。”
林原麻粟子小姐在和記者談到她求職最有信心的是什么時,她強調說:“個人的才能。比如我的英語和漢語能力。”她還告訴記者:“日本青年在找工作時,有的通過學校推薦,有的通過親戚朋友介紹,還有的就是自己找。在日本很多人上學期間就開始工作。社會為大學生提供的機會很多。我上高中、大學就一直打工。我找工作一般是看廣告,然后打電話,或者參加招聘會。從找工作、打電話,到面試,1小時之內就有結果。最長也就是一周。日本許多女孩對工作不滿意,換工作也多些。而男孩在公司易受重用,輕易不會換工作。”
美國青年怎樣求職
艾科告訴我,他是做出口外貿工作的。他的工作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做。他很喜歡他的工作,到處跑。當我問他是怎樣得到這份工作的時,他的回答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我以前的女友的媽媽是這家公司的老板。”“是你找她要工作還是她主動給你工作?”我好奇地問。這時,在場的尼克插話了:“不是艾科找工作,是工作找艾科。”我們都笑了。
尼克還告訴我,他是這樣開始工作的:“有一天,媽媽說,你應該知道工作是什么。所以我就工作了。那是在杜克大學校內的一家餐廳做服務員。當時,我對那兒的老板說,我要上您這兒工作,行嗎?老板說,你像個好人,來吧。我想我那時的優勢是機靈。老板若覺得你笨,是不會雇你的。以后,我又通過老師介紹,或寫自薦信,去大學做過調查研究的工作。美國青年最喜歡醫生、法官,這兩種職業收入很高。年薪達8—10萬美元。在美國求職,能力、學歷、關系都重要。但學歷越高,越能找到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