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中海
記得小時候,我就最怕媽“嘮叨”。“媽,別說了,你像袋鼠,把我裝你肚里得了。”這成了我回敬媽的一句口頭禪,媽總是無奈地搖搖頭。
當了兵,離開了媽,也擺脫了嘮叨。可剛到連隊,卻又遇到個兵“媽媽”。我那班長,長得五大三粗,黑乎乎的臉,走起路來踩得地咚咚響,可說起話來,溫文爾雅,教起人來,“婆婆媽媽”。有一次,吃晚飯,我瞪著碗里飄著辣油的豆腐,滿嗓子直冒煙,隨便扒了兩口,就出了飯堂。誰知我前腳剛走,他后腳就跟了上來,“不舒服?”“不是。”“飯不吃飽會得胃病的。”“我飽了。”“才吃兩口,一會兒就餓了。”“你老盯著我干啥?怎么跟我媽一樣。”他只是嘿嘿一笑,“我是你班長,就得關心你呀。”“那多謝了。”我不以為然。
一轉眼,一年過去了,我也從教導隊畢了業,來到新兵連當班長。我想,可不能像自己的班長那樣,婆婆媽媽的,多煩人;20來歲的人,誰還不會照顧自己?于是,給自己約法三章:工作上的事說一不二,生活上的事,點到為止,絕不婆婆媽媽。因此,新兵一到,別的班長整天忙忙碌碌,管頭管腳,腳什么時候洗,鞋什么時候換,衣怎么洗,褲怎么穿,覺怎么睡,連上廁所什么時間最科學,最符合戰備要求都點滴不漏。可我從來不多講,也沒這么多煩事,班里的新戰士也樂得自在,常引以為自豪。可好景不長,我一個班里8個兵,有3個因晚上蹬掉被子患了感冒、有兩個常常是別人早已出操上操場,他們還在廁所蹲大坑,改不了老習慣。為了這,我沒少挨連長批。指導員也說我平時缺少婆婆媽媽的嘴,帶新兵需要嘮嘮叨叨,要我好好學學老班長。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我那老班長都退伍了,到哪學去啊。轉念一想,老班長不是常說“班長是軍中之母,班長關心戰士,就得像母親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嗎?對,趕快給媽媽寫信,向媽媽請教。說干就干,馬上寫—媽:您好,我現在當班長了,當班長就像當媽媽一樣,但我不會當媽,更不知道什么時候該“嘮叨”什么,怎么“嘮叨”……請您立即回信教教我。
(作者為江蘇無錫83128部隊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