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定核
面對紛亂蕪雜、日新月異的財經世界,我們需要編織一張理性之網去捕捉它,于是《財經》叢書應運而生。一九九五年秋,財經叢書第一輯《變化中的中國經濟生活》(一九九六年春),第二輯《企業家的空間》相繼出版,從這兩輯叢書所刊載的文章看,我們可大致捕捉到財經叢書的特色:關注現實、文風潑辣、雜粹百家。
陳岱孫先生曾說過:“經濟學是經世濟民的致用之學?!睂Υ耍斀泤矔骶帍堉拘巯壬幸粋€更為通俗的表達:“僅僅靠個人感覺和體驗,生活在紛亂的財經世界里,不免有些玄乎。……為了使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感覺真實些,需要財經世界專家的門診?!遍T診的目的就是開出藥方,對癥下藥,也即“經世致用”。
第一輯《變化中的中國經濟生活》通過當代中國人都十分關心的通貨膨脹、收入和消費、腐敗、產權、國有資產流失、個人投資、鄉鎮企業、地鐵、名牌、信用卡、交互網絡、人文精神、儒商等問題,透視九十年代中期的經濟生活的變化。第二輯《企業家的空間》則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了中外企業家的地位、角色、功能和產生的背景。作者雖大多為財經世界專家,但文字表意通俗而不失內涵深刻。一位著名經濟學教授曾感嘆說,現在的博士生論文選題凈是些大而無當的超級課題,動輒體系、模型,自我循環,自得其樂,說到底是逃避復雜的經濟現實。財經叢書所提倡的文風恰恰是上述眼高手低者的反面,在“準確趣味地透視生活事實和心態”的同時,“財經叢書希望的文風和內容是精細的熱炒或經得起品味的小菜一碟”,如果財經叢書能夠一以貫之地堅持這種風格,大處著眼,小處入手,見解獨到而文筆生動,則前景蔚為可觀。
(《變化中的中國經濟生活》,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版,19.80元《企業家的空間》,學林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三月版,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