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就怕濫。
去年煙臺推出個“承諾制”,在全國一炮打響,被新聞媒體報道后,全國便響起一片“承諾”聲。本來,能就工作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疑難問題給社會一個承諾是一件好事,但你也承諾,我也承諾,承諾聲雜了,就免不了有歪嘴念經的和尚。
翻開報紙,就會看到:“公交系統承諾:公共電、汽車準點發車,準點收車;商業系統承諾:語言文明,禮貌待客,不賣過期變質食品,不賣假冒偽劣商品;出租公司承諾:不拒載,不多收費;液化石油氣站承諾: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灌氣,不少分量……”
乍一看,這些承諾似乎很得人心,但一細琢磨,就會發現,他們不過是把本職工作的基本要求搬了出來,再冠以“承諾”二字而已。有些內容早已在服務公約中寫了幾十年,有的則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如果真的就此推而廣之,就會得出這樣的承諾了:“領導干部承諾不以權謀私、法院承諾要秉公執法、菜市場承諾一定賣菜、幼兒園承諾一定要看孩子……”承諾豈不成了玩笑?所以很難說,在眾多的承諾者中,有些人不是新瓶裝陳酒,在趕時髦,追潮流。
但有承諾總比沒有強,畢竟中國人還是相信那一句老話:“一諾千金”。既然今天敢把職業紀律、單位規章,甚至法律多年來都沒能解決的問題,擺到桌面上,給社會一個保證,老百姓心里總該更踏實一些。但怕就怕相信“一諾千金”的總是接受承諾的老百姓,而承諾者們并不那么看重自己的諾言。
今年1月,安徽省的44家大型商場,發出了“堅決不賣假貨,假一罰十”的承諾。未料想,這一承諾倒激起了眾多“王海”的熱情,他們一路“打”將下去,竟頻頻得“假”,于是承諾的發出者——商家的老總們吃不消了。自5月至8月,這44家商場又紛紛宣布“停止承諾”“退出承諾”。
感情“承諾”這東西還能“停止”,還能“退出”,好玩兒!
吉林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