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貴刊1996年第3期“誰來監督新聞界”和“我所目睹的新聞界怪現象”兩篇文章后,作為一名記者,我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
在有償新聞泛濫的過程中,一部分缺乏職業道德的編輯記者當然難辭其咎,但若把一切過錯都推到編輯記者身上,就顯然不太合適了。
近幾年來,由于宏觀控制不力,監督管理軟弱,盲目審批,各地的各級新聞媒介遍地開花。“準生證”隨便亂發,可“孩子”生下來了,卻不給“奶”喝。于是編輯記者都背負了重重的創收指標,有些單位還把創收多少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這種情況下,他們怎么能不“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呢?另外,新聞媒體隨其主辦部門的級別高低而定級,實行機關化管理,其運營不是適應市場的經濟行為,而是政府行為,因而沒有破產之擔憂。而由于行政權力介入新聞界,勢必會分割、壟斷市場,權力成為拉廣告、搞贊助、攤派發行的后盾。
因此,有著不合理的體制及地方利益、部門利益的保護,行業內部又缺乏有效的自律機制,才是造成有償新聞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北京某新聞單位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