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朱嬰
再有兩個月,我就要被解教,回到闊別已久的社會了。我很害怕,不知道人們會怎樣看待我,你們會不會接納我。如果這個社會已經把我拋棄,我寧愿不回來。安姐,我覺得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父母,只有你對我最關心了。以后日日夜夜,我該如何去面對呢?
寧妹:來信收到。不管怎樣,過去的已經結束,新的生活快要開始,只要你愿意回來,我們每時每刻都等待你,每時每刻都歡迎你早一天回到我們的身邊。你永遠是我們的妹妹。
——摘自一個少年犯與共青團陪審員的通信
盡最大的可能挽救少年犯
25歲的團委書記陸雁怎么也忘不掉那個少年犯的眼淚。
那是一個搶劫犯,被帶上法庭時表情冷冷漠,情緒對立。審判長問他話,他不回答。庭審中,他忽然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那個聲音在訴說著作父母的如何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撫養長大,說著說著,那個聲音哽咽了。他猛地回頭,看到了母親含滿熱淚的眼睛,還聽見小弟弟泣不成聲地喊道:“哥哥應該為弟弟作榜樣,你作了什么榜樣啊!”他再也無法冷漠下去,兩只手緊緊地蒙住臉,竭力不讓自己哭出聲來,但淚水仍從他那扭曲的指縫中溢出,一滴一滴掉到地上。
陸雁說,那眼淚好像砸在她的心上,一下一下的,很痛。她能體會那個少年犯的心情,一人犯罪,全家痛苦,誰忍心在法庭上看見自己的親人落淚呢?
1995年6月22日,陸雁同其他25位共青團干部一起,被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聘為少年庭的特邀陪審員。培訓時,法院的領導對他們說:近年來,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呈上升趨勢,聘他們當“不穿制服的法官”,是因為他們來自青少年,最熟悉青少年的身心體會,最能理解青少年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同少年被告人溝通思想,幫助教育少年犯認識犯罪的原因和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重新做想起那個少年犯的眼淚,她毫不猶豫地擔起了這份責任,
很快,她接到了樁案子。
這是一起結伙搶劫案,兩名主犯均未滿18歲,他們在一天晚上闖入一戶居民家中,用暴力脅迫手段索要錢財,并橇開櫥柜,劫走價值500多元的財物。
在看守所,她與同伴沈麗萍見到了案件主犯之一的史某某,問他為什么搶劫,史的回答讓她們吃驚:“買槍!”“買槍作什么?”“玩玩!”
隨著調查的深入,陸雁的心被壓抑得喘不上氣來,“我感到很痛心。他們的年紀那么小,沒有成熟的思維,之所以犯罪,受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很大!”
陸雁說.和史某某談起爸爸媽媽,這個少年犯的眼淚馬上涌了出來。他曾經有個很幸福的家,有個很愛他的媽媽。他在學校住讀時,媽媽每天早上4點多鐘就起床給他往學校送油條和豆漿,媽媽上班的地方很遠,所以才起得那么早。他那時并沒覺得媽媽有多么辛苦,直到媽媽死了,他才感到媽媽好,他不能沒有媽媽。
媽媽的死對他的打擊很大,也使他懂事了許多。他的足球踢得很好,是上海申花少年足球隊里有名的“左撇子”,教練很看重他,認為他很有前途。這一點曾一直使他的媽媽感到欣慰。他知道,媽媽在世時,既教育他要好好學習,也支持他踢好足球。為了告慰死去的媽媽,他學習更用功,踢球更賣力了。
變化是從他聽說爸爸又交了個女朋友后開始的。爸爸對他的關心少了,而且動不動就打他,好像對他的教育就是打。他和爸爸有了距離感。感情上失去溫暖和依靠,使他變得散漫和冷漠。周末,其他同學都回家了,他卻不愿回家,就鉆進游戲機房,于是,他結交了一些同樣在那里打游戲機的朋友,朋友們談起了槍,說外地能買到槍,而他又經常去外地踢比賽,讓他順便買支槍回來玩玩。買槍需要錢,他們就結伙敲詐小同學,最后搶到那個小同學的家里。
陸雁和沈麗萍又走訪了他的學校、街道,足球隊的教練以及他的父親大量的社會調查使她倆確認:小史的本質是不錯的,如果家庭環境好,交友慎重,學校對他能夠及時幫教,他不會走向犯罪。他的犯罪系偶然所為,屬于“敲詐”而非“搶劫”,到案后已有悔罪表現,考慮到小史犯罪時不滿16歲,她們向法庭提出:能否本著教育、挽救和感化的方針,給他一次重新塑造自己的機會,對他從輕處罰?
法庭研究會議采納了她們的意見。
1995年11月21日下午,法院正式開庭審理這起結伙搶動案,陸雁和沈麗萍出庭陪審。法庭教育中,她們鼓勵小史不要自暴自棄,要盡量大的努力洗刷自己的罪行,早日改過自新。她們說:“請你相信,我們大姐姐都會幫助你!”
兩位陪審員的話使小史感動得痛哭流涕,他抹著眼淚向莊嚴的國徽深深地鞠了一躬,說:“如果有機會給我,我一定好好珍惜,踢好足球,回報政府和社會的教育幫助!”
11月28日,法庭下達刑事判決書,對史某某等兩名少年被告宣緩刑。判決書最后的“人民陪審員”一欄里,清晰地印著倆位共青團陪審員的名——陸雁,沈麗萍。
老師,我們既害怕又佩服你
當建安中學的團委書記、歷史課老師徐衛江到虹口區人民法院少年庭報到時,那里的法官都面露疑慮:團委挑選這么年輕的“白面書生”來當陪審員,行嗎?
徐衛江自己也知道,如果往法庭上一站,他的個頭恐怕比有的少年犯還要矮,這樣的陪審員,對罪犯有震懾力嗎?
實踐在檢驗他。
這是一次難忘的陪審。兩名少年犯被帶上法庭后,目光與坐在陪審席中的徐衛江相遇,剎那間,雙方都驚呆了。徐衛江沒有想到,那兩名少年犯竟然是他教過的學生。而兩名少年犯也沒有料到,出庭陪審的竟會是他們的老師。
庭審中,兩名少年犯始終低著頭,任威嚴的法官和痛心疾首的親人說破嘴,他們一言不發。
輪到陪審員進行法庭教育了。徐衛江輕輕離開陪審席,向他的兩個學生走過去,這時,他清楚地看到,兩名被告的眼淚流了出來。他明白,此時此刻,一切大道理都不用說了。他了解他的學生,在學校對他們進行教育時,他們不好好聽,現在師生不得不在法庭上對話,這種刺激誰都受不了。
看見他告近,兩名少年犯羞愧得無地自容,其中的一個淚流滿面地對他說:“老師,您別再過來了,我們沒臉再見您。您也別說什么,我們知道自己錯了,犯了罪,心里很后悔,我們一定會把您平時的教育牢記在心里,不再做壞事了!”
從法庭出來,徐衛江覺得心里堵得難受,他無法接受卻不得不接受陪審自己學生的事實,法庭上,他的學生不敢正視他,他又豈敢正視他的學生呢?學生犯罪,學校和老師有沒有責任?
這次刺激使他很負疚,他意識到要盡快用法庭上活生生的事例來進一步教育他現在的學生。
幾次陪審以后,他有了充足的“炮彈”。一次,有個學生問他:“犯罪是個什么概念?他回答:“簡單地講,只要拔刀子出來,就是3年以上徒刑!”學生們發出“啊”的驚叫聲。
有個學生一拳把同學的鼻子打破了,他批評打人者不對。那個學生不服,說:“誰叫他的鼻子這么不經打!”他馬上說:“你如果打得再重一點,就構成重傷罪,法院會判你3年以上7年以下徒刑!”打人的學生“啊”的一聲驚呆了。
還有一次,他的幾個學生同外校的一群學生發生爭吵,旋即動上手。他聞訊趕去時,雙方已打得難解難分。他猛地揪住一個自己的學生,那個學生一看是老師,忙解釋說自己是在勸架。他厲聲指出:“如果抱住對方的身體讓自己這一方的人上來打,就構成團伙犯罪!”
又是一片“啊”聲,雙方都住了手。
一個學生對他說:“徐老師,你知不知道,我們既害怕你,又佩服你!”他兩手一攤,說:“我又不是長得五大二粗的,更不會打架,怕我什么?”那個學生說:“你懂的法律知識那么多,教育我們的時候,話雖然很少,但一語擊中要害,給我們的印象很深吶!”
徐衛江不滿足于此。不久,他和其他共青團陪審員一起試行的“課間10分鐘講法”這一法制宣傳形式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家長的好評。一位法官感慨地說:共青團陪審員不僅素質高,而且對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教育有的放矢,是一支工作最有生氣、最具開拓好學精神的陪審員隊伍。
讓理解和關懷從我們這里延伸
“我們愿意和團干部交朋友,因為你們的關心使我們感到自己并沒有被外面的世界所忘記,增加了重新做人的勇氣和信心……”
這是上海市少年管教所里的孩子們寫給共青團陪審員的一封信。信中還說道:“往事還依稀記得,在那莊嚴的法庭上,你們陳述過我們的罪行。但是,你們并沒有鄙視我們。在我們取得一點成績的時候,你們來信充分肯定我們,還給我們寄來了賀卡,勉勵我們繼續改造,不要驕傲。雖然只有片言只語,卻代表了你們那真摯可親的心。為了你們的這份關心,為了所有等待著我們自新的人,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
許多共青團陪審員深深感到肩負的責任不僅僅在法庭上,他們沒有因為宣判結束而終止對那些少年犯的關注。“讓理解和關懷從我們這里延伸”,南市區團委的10名陪審員自覺承擔起庭后服刑少年犯的跟蹤教育工作,同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聯手開展了“共青團陪審員與少年犯結對幫教”活動,把親人般的溫暖和信任送進了高墻深處,送進了少年犯家長的心中——
曉凡:你好!
自從上次見面會后,一直想給你寫信。作為年齡比你稍長的我,是能夠理解你的心情、你的苦惱的。雖然與你交談不深,但我相信你的本質,你不是一個“壞女孩”,你的過錯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我很慶幸能夠和你結為對子。對你,我是充滿信心的。
我們都知道,人這一生免不了走彎路,犯錯誤,只不過造成損害的大小不同而已。關鍵是,有了過失后能否盡快醒悟,總結教訓,及時糾偏,以重新返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對于你來說,要的不是自卑、沮喪,而是抬起頭來,面對現實,振作精神,重新開始,努力挽救自己。經歷過磨難的人,意志會比其他人更堅強。如果你把這次的過失看成是一次波折,一次磨練自己的機會,我相信,經歷它以后,你會變得更加成熟。我們都會幫助你,努力吧,爭取早日回到你的親人身邊來……
這是陪審員、一位局團委書記寫給他的幫教對象的信,這封信寄到管教所后,被一個又一個的少年犯傳閱。
還有一封信,是寫給一個少年犯的家長的,據說當這位家長讀完它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徐××的父親:您好!
三月初,我到少教所去,看望了您的兒子。他談到了您和您的愛人,眼睛里含滿了淚水。他說,由于他的不爭氣,給您丟了臉,還使您在工作中受了傷,他很難過。他曾經非常非常地想見您,想當面向您表示懺悔。可是,開庭時沒有見到您,到少教所后,他整整盼了近10個月,仍然沒有見到您。現在,他說他恨您,再不想見到您。他談到了母親,為過去不懂事而深深地感到對不起母親。聽了他出自肺腑的話語,我想了很多。我勸他:你父親不來看你,與別的父親對子女不關心而不來看望是有區別的,你的父親過去對你的期望太高,你這次犯罪,對他的打擊太大,他是恨鐵不成鋼……
從一個父親的角度想,我能夠理解您。但作為您孩子案件的承辦人,我認為您做得過分了。無論從家長之責、骨肉之情,您都不能因為他不成材而棄他不管。他畢竟還年輕,社會和法律都對未成年人犯罪進行適度原諒,難道作為父親的您卻不能原諒自己的兒子嗎?您的兒子進少教所后,每天都在反思,您應該給他溫暖、信心和希望。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這些,否則,小樹怎能長成材呢?世界上任何一個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何況一個人的成長。徐師傅,您在廠里是個先進工作者,在家里也應該成為一個好父親,尤其是當孩子需要關懷的時候。如果您不計前嫌,能抽空去看望他,鼓勵他樹立重新做人的信心,我們將感到欣慰。凌瑩
記者注:此次采訪蒙上海團市委并法院大力支持,特致謝意。
背景資料
上海建立共青團陪審員隊伍
參與審判工作經過試點實踐
挽救失足少年形成重要共識
維護社會穩定今年全面啟動
團市委認為:代表與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是共青團的社會職責,更是黨賦予團的光榮使命。我國社會正經歷急劇的變遷,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形成,以服務大局、服務青年為宗旨,探索新形勢下共青團工作的新思維、新模式,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共青團陪審員隊伍的建設,正是共青團適應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需要,參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有效途徑,并已顯示出生命力。同時,共青團陪審員工作的政治性和業務性很強,對參與該項工作的團組織和團隊干部,均是全新的挑戰。培訓,庭審,合議等途徑,既發揮了團隊干部的職業優勢,又提高了青年團員的法律意識和工作能力,是培養團隊干部的一種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