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銳 張國民
1976年7月28日,人們將永遠記住世界地震史上這悲慘的一天:唐山大地震使24萬人喪生。這24萬死難者中,就有張鐵來的母親。
那時,張鐵來還是武漢軍區后勤部的一名軍人。知道母親去世的消息,他趕回唐山。下了車,他舉目四顧,周圍一片廢墟。他根本就找不到家在什么地方了。一路打聽著,好不容易才回到家。往日溫暖的家,已變成了殘磚斷瓦。弟弟從臨時搭成的地震棚里沖出來,一頭扎進他懷里:“哥呀,媽沒了,媽沒了!”弟弟凄厲的哭聲,至今還回蕩在張鐵來的腦海里。
20年后,張鐵來成為唐山市房管局建南房管所所長,管區內有一萬多戶居民,其中有數十戶是在那場地震中致殘的高位截癱者。作為經歷過災難的人,張鐵來的心里對這些不幸的幸存者的生存困境有一種深切的體察和關愛。他知道他們雖死里逃生,但面對殘缺的生活,每個人都曾想過一死了之,而不愿成為別人的負擔。他們的自尊心要比正常人來得更為深刻更為強烈。
有一件事,曾長時間地刺痛過張鐵來的心:房管所請高位截癱的居民到所里座談。細心的張鐵來發現擺在桌上的水果竟沒有一個人去碰。他后來才知道高位截癱者無法控制大小便,所以每逢外出,他們就不能喝水,甚至連水果也不敢吃。他還得知,為了參加這次座談會,
那些高位截癱者竟整整一上午滴水不沾。
張鐵來的眼睛禁不住濕潤了。
隔天,全所青年志愿者開會,張鐵來講了話:“跟正常人相比,殘疾人每天一睜開眼,看到的就全是困難。在我們看來,也許是小事一樁,在他們卻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難關。這個時候,我們若能施以援手,就能將他們從絕望的邊緣拉回來,讓他們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溫暖和美好。莫以善小而不為,這是古人說的,現在流行的說法是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希望所里的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做到這一點!”
正如張鐵來所說,房管所的青年志愿者們為高位截癱殘疾人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恰恰是這些小事,過去曾長期困擾著殘疾的人們。燈繩斷了,他們接不上,晚上只能摸黑;大小便失禁,他們需要頻繁地更換內衣,但自來水在門外,進出一趟,無比艱難。他們居住的平房都是按常規設計,門寬只有80公分,而輪椅最小的寬度也有90公分,根本無法進出。可以想像,一個常年臥床、獨居一室的截癱病人,除了盥洗的實際需要之外多么想走出狹窄的居室,去看看藍天、白云,感受四季的花開花落。但那80公分寬的門卻將他們牢牢地限定在室內。每次想出去看看,只好托自己的親朋好友或是雇人先把他們從屋內背到門外的輪椅上,然后定好時間,等他們搖著輪椅回來時,再把他們背進屋里。但大部分截癱者的親屬住得都離他們很遠,而雇人也不方便,想出去時,就只有自己從屋里爬到門外的輪椅上,回來時再爬進屋。一旦遇到下雨或下雪,門外一片泥濘,無法外出不說,輪椅很快就會被弄得面目全非。截癱者那種欲哭無淚、欲說還休的苦境是常人難以體味的。
建南房管所的青年志愿者們來了。他們決定利用業余時間,為管區內的所有截癱者改裝供電、供水設備,將每一個電燈開關都安到伸手就能摸到的地方,將自來水管接到床頭,并拓寬所有不方便輪椅進出的房門。
話說起來簡單,改變房屋的結構談何容易。房門加寬時要在門框的頂部加一根橫梁,必須得在堅硬的石質墻壁上鑿開一個橫槽。平地上干這活無所謂,可兩個人都踩在兩米多高的梯子上,一個扶鐵釬,另一個掄錘,那穩定性就極差。段榮福、劉慶繼在為高金琪家加寬房門時,已是黃昏,屋內光線暗淡。小段掄錘,小劉掌釬。一錘下去,石壁上只落下一個白點,但他們不泄氣,一錘一錘地敲,木梯在他們身下不停地抖,飛濺的石渣一個勁迸到他們臉上。有一下由于用力過猛,小段突然失去平衡,重重地摔到地上,鐵錘則砸在了小劉的手上。右手腫起的小劉扶起小段:“今天就到這吧?”盡管腰部被摔得很疼,小段還是堅持:“再干一會!這回你搶錘我掌釬。”他倆爬上梯子,鐵錘敲擊鐵釬的聲音重又響起……
整整一個月過去,所有截癱者的院門和里外屋三個門的寬度都由80公分拓寬成了1米或1.2米,門口還修了一段便于進出的坡道。每個殘疾人的輪椅都可以暢通無阻了。
而把供水設備裝到每個殘疾人的床頭,比拓寬房門的難度還要大。水龍頭接上了,還需要解決下水問題。鋪設下水管道要挖出屋內屋外的地下通道,土方量之大且不說,單單先打穿兩層厚達兩米的石基就異常辛苦。因為在屋內挖地下
通道不可能過寬、過深。通道挖成了只能容下一個人,蹲在那里掄錘扶釬。干不了多長時間,人的腿部、肩部便開始疼痛難忍,只能輪流著干。就在這段時間里,志愿者李大偉正經歷著人生中的一大難關。他的妻子紅斑狼瘡舊病發作已奄奄一息;他的父親則有嚴重的偏頭疼需長期服用中藥。李大偉每天的時間都排得滿滿的:完成單位的日常工作;照顧瘦骨嶙峋的妻子;按時按點為老父親熬中藥……他常常有一種心力交瘁的感覺。但是,為截癱者打穿墻壁、安裝供水設備的活,他硬是沒落下過一次。每次,他都是悶著頭干活,干完就急急往家趕。同伴們看著他日漸消瘦的臉,心中疼惜,卻不知該如何安慰他。
供水工程如期完成,所有的截癱戶從此告別了往日的種種不便。他們集體繪制了一幅寫有“縷縷情思黨的恩,點點滴滴潤殘心”的錦旗,送到房管所青年志愿者服務站,以表示他們最真摯的謝意。他們不知道,就在兩天前,李大偉已
永遠失去了他親愛的妻子。
……
20年前,在唐山,災難給許多人留下了終身的痛苦。
20年后,在唐山,志愿者們用愛心在這些傷殘人生活的前方,點燃了一盞盞溫暖的燈!(攝影:周力平)附記:
今年7月,在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江澤民總書記到唐山視察工作,專程到建南村看望截癱殘疾人。當聽到殘疾人匯報青年志愿者助殘情況時,江總書記說:“志愿者幫助你們解決一些困難,這對我們的青年一代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這不僅是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你們也不要怕麻煩青年服務隊,你們有一些不大好干的活,就請青年志愿者來幫助。”江總書記的講話,既是對唐山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的肯定,也是對全國青年志愿者行動的一種褒揚。
責任編輯:彭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