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洪圖 霍華民
曹洪欣,哈爾濱人,24歲獲學士學位,27歲獲中醫基礎專業碩士學位,32歲獲中醫內科專業博士學位,同年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36歲又破格晉升為教授。在英國國際傳記中心編著的《世界知識分子名人錄》第11版及《醫學名人錄》第二版中,都記載了他的名字和業績。
在生活危難的歲月,他設定的目標大大超越了他實際的境遇
1958年,那個狂熱得不切實際的年代,曹洪欣出生在哈爾濱市一個普通工人家里。剛剛懂事時,父親就患了肝硬化,姐姐染上了風濕性心臟病。7歲那年,父親永遠地離開了他,姐姐三度心衰,也危在旦夕。從那時開始他懂得了生活的艱辛和生命的可貴。
12歲他就幫助媽媽擔當全家生活的重擔。放學后,先抓緊完成作業,然后到媽媽工作的飯店去收拾豬下水,干雜活。那時,他最高興的是每月那幾次刮豬蹄的活。收拾一斤豬蹄可以掙二分錢,一夜工夫能收拾一二百斤,這是掙大錢的好機會,每次他都得拼命干。豬蹄上的毛如果刮不干凈,就不能驗收,為了保證質量,他過度地使用眼睛,疲勞不堪,很快就成了高度近視。當他回憶起那一段生活時,他覺得最快活的一件事是,每遇片刻空隙他就沉浸在遠離實際的神思遐想中:穿著白色的長衣,和氣地為垂危病人診斷、開藥方,然后是他和死而復生的病人一起快樂地相視而笑。
中學畢業后,這個少時的幻想依然追逐著他,并成為他心目中日漸明確而堅定的目標。然而那個時候,他的生活不允許他有更多的精力讀書,他必須去作臨時工多掙錢養家糊口。而當時的社會條件也不可能給他這樣一個普通工人家的窮孩子學醫的機會。直到1978年,他才獲得了去一個區里辦的補習班補習文化的機會。摸底測驗時,他的三科成績加起來還不如別人的一科。教師斷言:這個學生基礎太差,肯定考不上大學。
曹洪欣沒有泄氣,因為他心里清楚這是達到目標的最好機會,必須拼命抓住。第二次測驗他的各科成績都及格了。三個月后,他的模擬考試成績竟達到了平均90分。全省高考初試時,他的三科成績是280分。那一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黑龍江中醫學院。
大學5年,他一直是學校的三好生,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臨床水平尤為突出,同學生病經常找他開藥方。這一切似乎已注定了他能夠實現大學畢業后分到好醫院、成為好醫生的目標。然而一件事使他改變了主意。一位同學的母親得了肝癌,病情已是晚期,大醫院的診斷是活不了半年。在同學母親的誠懇請求下,他決定試試。這是他治療的第一例癌癥,為了這個病他說不清查閱了多少資料,花費了多少心血,病人的生命維持了11個月,臨死前已經說不出話來,但她的眼睛里飽含著對他的感激之情,閃爍著不愿離開人世的目光,那目光讓曹洪欣至今不忘。
1985年,曹洪欣決定繼續深造,他報考了中醫基礎專業的研究生。上大學前他一點英語也不會,上大學后他的英語是從ABC學起的,他當時的英語水平和研究生考試的標準相差很遠,但他依然不放棄目標。結果,他的英語成績在當年的考生中是最高的。
當五光十色的誘惑一齊向他閃爍時 ,他選擇了最不容易收獲 、代價最昂貴的一種
攻讀碩士生期間,曹洪欣已發表了7篇有價值的學術論文,并被黑龍江團省委授予“發明創造者”稱號。他的前途、他的理想、他的生活境遇已經和他少年時期的苦難大相徑庭。各種各樣的機會,各種優厚的物質生活條件都展現在他的面前,但他依然沒有走出校門。1988年他考取了中醫內科專業博士生。中國中醫界,博士生寥寥無幾,走進這個門坎就意味著要在探索中醫理論的路上走下去。這是一條艱澀而又難于出新的路,在人類醫學史上,中醫早被公認為經驗多于理論、直覺多于理性。而它的沒有解剖學基礎、沒有儀器觀測的診斷方法更是神秘莫測。研究中醫理論遠不如在大醫院行醫更能名利雙收,但曹洪欣從來都對那些讓人望而生畏的事充滿好奇和沖動。
就在他考取博士生后的一個多月,他接到了國家教委赴澳大利亞留學的通知。是繼續在國內學中醫還是出國留學?曹洪欣并不是毫不猶豫,但他很快確定了舍取的原則:他要花畢生的精力探索和發展中醫學。出國機會對別人也許很重要,對他卻不一定。他的博士生導師張琪教授是全國中醫界的巨擘,能考上張老的博士不易,而生于斯長于斯的中醫學,在國外是學不到的。他放棄了被許多同行望眼欲穿的機會。
翻開曹洪欣的門診病例就會發現,80%以上的病人都是心肌炎、冠心病、腎病、尿毒癥等疑難病癥。在他從1984年至今收集的十幾萬份完整病例中,可以看到他創造了許多中醫奇跡。
他的名聲很快傳到海外。1994年,他應邀到英國講學。他的講課內容原定為中醫內科,但到英國后英方卻通知他改講外科病。在英國,神經性牛皮癬和皮炎患者很多,西醫的療效也不太好。第一天上課,英方學校的院長就帶來了三個病人,要求他講,完課當場開藥方。盡管曹洪欣在國內很少研究這類病,還是根據外病內治的原理,講得入情入理,深入淺出。課后他又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辯證施治,很快病情都大有好轉。英方的院長再不敢小看這位中國來的“土”博士,還千方百計地要把他留下來。院長用生硬的中國話對他說:“每月給薪5000英鎊,請你留下來。”
5000英鎊約合人民幣6.8萬元,比他在國內的工資不知高出多少倍。但曹洪欣明白他的事業不是賺錢而是治病。他婉言拒絕了。
院長依然不甘心,提出免費給他提供食宿。曹洪欣還是沒答應。院長又提出可以出資請他到附近國家觀光,曹洪欣沒有再說什么,而是自己跑到售票處確認了返程機票。當他拿著機票見院長時,院長目瞪口呆,連連搖頭,他不明白為什么這個年輕而又才華出眾的中國醫生竟如此固執、對享樂生活如此淡漠……
有人說誰播種陽光,誰就收獲太陽。
不到40歲的曹洪欣已出版了18部醫學專著,其中他和北京一些專家合作而成的三部書,被稱為當代中國中醫藥的百科全書,并被臺灣中華書局再版 。權威人士評價,這三部巨著對中醫學的貢獻非同小可,功德無量。
近10年的時間,曹洪除了完成教學、科研工外,每周都要治療200至300名患者。被他治好病人數不勝數,在他治療的5000余例病毒性心肌炎中,有效率達90%以上。
導師張琪教授在他的博士論文的評語上寫到:“該生已具備高層次醫療、教學、科研工作能力,后生可畏,未來定能成為后起之秀而勝過我們這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