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越南已是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國。去年越南的國民經濟增長率達9.5%。有人預言:越南將在20年內成為東南亞的一只小虎。
我印象中的越南,大多是那些無法從記憶中消退的發黃的照片——充滿了痛苦、恐懼和眼淚。十多年前,我在中越邊境上見過的越南人大多面容抑郁、憂心忡忡。去年夏初,我隨一個西南企業代表團赴越考察,第一次有機會深入到這個印支國家的腹地,看到的和聽到的令我吃驚:一個飽經戰爭之苦的國家正在創造著歷史奇跡。
越南真的變得讓人認不出了。我走出胡志明市空港時,一股熱情、開放的氣氛撲面而來。機場外掛著“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歡迎您!”、“歡迎到胡志明市!”等巨幅標語。來自歐洲、美國、日本、中國和越南的企業家們在飯店里開著商業會議。
在胡志明市,盡管從市井百姓到政府官員仍都習慣地稱本市為西貢,但是人們的心境都不一樣了。在唐人街“大市場”,路邊滿臉是汗的街頭店主們不懈地碼著裝有各種家用電器的箱子,上面印著索尼、三洋、金星等字樣;滿臉皺紋的老太婆耐心地守在香煙攤旁,攤上擺著各種從泰國走私來的美國香煙和錄像帶。自由市場經濟的實行給越南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景象,而最基本的就是,整個國家幾乎所有的人都忙了起來,忙著賺錢,忙著奔好日子。
這就是那個連年的戰爭之后,經濟長時期停滯不前,70年代末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的越南嗎?
改革的奇跡
1986年,越南開始了它的國內
改革進程。十年時間,它已經舊貌換新顏,令人刮目相看。比如糧食問題。在1976年越南南北統一的時候,越南的糧食產量只有1350萬噸,人民還吃不飽肚子。從1988年起,越南政府提出了全面革新農業的決策,推行并完善了農村承包責任制,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到1989年,越南的糧食產量首次達到2000萬噸,實現了糧食自給,還創造了首次出口大米150萬噸的“農業奇跡”。從1991年到1994年,越南的糧食產量平均每年遞增4.87%,去年的產量達到2700萬噸。目前越南每年出口大米100—200萬噸不等,成為繼泰國和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國。大米已成為越南出口創匯的主要商品。
越南這個曾經貧困的國家也一度是世界上通貨膨脹率最高的地方,9年前的物價漲幅高達400%之多。而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到1992年,它的通貨膨脹率降到了17%,1994年為13%。市場供求兩旺,人民生活安定,經濟學家稱之為“良性循環的開始”。
在走上了改革的道路以后,越南終于從經濟慘淡的泥沼中拔出了雙腿。10年來,越南國民經濟平均增長率為7%,1994年高達8.8%,去年高達9.5%,人均收入從1985年的130美元上升到了1994年的220美元,已經進入了溫飽階段。
“有皮有肉”的改革
越南的改革是怎樣的一種改革呢?越南政府將其稱為“有皮有肉”的改革,皮即社會主義的外殼,肉即自由發展的市場經濟。目前在越南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國有企業的比重占45%,非國營經濟占55%,國有企業的數量比1992年減少了40%。
對國有企業的改革,是越南整個經濟改革的重點。1988年,越南開始實施關于企業的計劃調整、經濟核算和社會主義職責的第217號決議與關于國營企業的第50號章程。217號決議的主要精神是給企業放權讓利,企業在履行納稅義務后,可以保留利潤,并有自由選擇銷售自己產品的權利。但企業必須做到資金自給,國家不再自動維持虧損企業。
到了1989年,越南的大多數國有企業都已經是獨立核算了。但是生產卻迅速下降,1989年出現了一0.6%的負增長。面對這種情況,越南政府加速將國企推向市場。政府對國有企業實行重新登記,對那些經營好、產品有銷路、能盈利的,重新發給許可證。1990年初,越南登記在冊的國有企業是12084家,其中虧損、盈虧相抵、盈利的各占40%、30%、30%。到了1994年底,只有6289家國有企業登記在冊,但效益卻大大提高了。
估計有三分之一的國有企業因為經營不好、資不抵債而不予登記。這些“下沉”企業的出路,或是加入效益好的企業,或是租賃給其它企業,或是解散、出賣。對無法安置的職工,按一年工齡一次性發給一個月工資,然后予以解散。同時,政府大力發展私營經濟,鼓勵解散的企業和無法安置的職工進入私營企業,或發展第三企業,這樣也有效地緩和了社會矛盾。
越南為了實現自己2000年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需要400—500億美元的資金,因此引進外資至關重要。為了克服
外資進入的不利因素,越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我們過去的印象中,越南在國際社會中是一副窮兵黷武、十分孤立的形象。但是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越南實行“外交靈活、經濟優先”的方針,已經大大改善了它的國際地位。它近年來與中國修補關系、發展兩國貿易;在柬埔寨問題巴黎協定簽署后,法國、美國、日本也逐漸消除了對越南的經濟制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亞洲開發銀行已同意向越南提供貸款。1995年7月,越南成為了東盟的第七個正式成員國。
從90年代以后,越南成了東南亞外資流動的“低洼地”。外資的流入量每年成倍地增長。自從美國對越禁運解除以來,IBM、百事可樂、可口可樂、殼牌石油公司等紛紛在胡志明市、河口、海防等城市設立辦事處,各公司間“打進越南市場”的競爭開展得不亦樂乎。外商來越南投資,都是看中了這里7000萬人口的廉價勞動力巨大的潛在市場,但他們也抱怨在這里做生意費用太高。從1995年起,越南開始實施《外國投資項目立項、審定和實施規則》,將從前外資立項所需要的手續從“12—36道”減到了“4—5道”。土地、水面及通訊等費用也下調了10—25%。1994年,外商在越南的總投資額增加了60%,迄今為止,其外來直接投資項目達1000多個,協議金額為110億美元,投資最大戶是臺灣和香港。
總之,越南的改革起步遲,但步子較大。到今天,它的價格改革基本完成,并成功地控制了通貨膨脹;敢于使一批國營企業破產而未造成社會動亂;商業銀行實行浮動利率并保證高于通貨膨脹率;實現了自由匯率和多種成分參與外貿等,越南已基本形成了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
明天的越南
越南在飛速發展的同時,并非沒有問題。比如,它的外資注入雖然為它注入了極大的活力,但在1994年,外資的流入已經超出了越南自身的國家預算,風險相當大,因為外資流入主導了越南產業的發展方向,特別是礦產、原油加工等;再比如,越南的外債現已達150億美元,超過了它的國內生產總值。還有它的人口問題。1976年,越南只有4900萬人口,如今已經接近8000萬了。今日的越南將在無休止的進步與問題中向前行進。
明天的越南會是什么樣呢?一些經濟學家預言,越南將在20年內成為東南亞的一只小虎。現年74歲的阮春鶯是越南經濟改革藍圖的主要設計師之一,他對越南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說:“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將達到10%,甚至12%,貿易額應該增加到150億美元。我們期待著到2000年起飛,屆時人均收入至少應翻一番。”
責任編輯黃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