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駱生
日本人一向自詡:圍棋誕生于中國,但是成長在日本。據報道,每10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會下圍棋的,那么總數就達1千萬人之多,超過了許多小國家的人口總和。由于日本棋界的拼命宣傳,許多歐美愛好者都錯把日本當成了圍棋的發源地。但就是這樣一個圍棋大國,近幾年來在國際比賽中卻總有與大國身份不完全相稱的表現。“應氏杯”、“富士通”、“東洋證券”的幾項桂冠,按大國之威,對日本那么多超一流九段來說應該如探囊取物,但結果并非如此。首屆應氏杯進入決賽的是中韓兩棋手,當時就對日本棋界頗有刺激。而今年“東洋證券”杯半決賽中,唯一入圍的趙治勛竟被韓國少年李昌鎬殺得“片甲不留”,潰不成軍。
擂臺賽日本表現欠佳
第九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之前,中日雙方打成四平,這第九屆毫無疑問將會對長達十年之久的“擂爭”做一總結。第一屆時日方的氣焰可以沖天,戰成四比四以后,各種棋藝以外的因素都已降低了所能起的正負作用。可以說,第九屆是“純”棋藝的較量。然而中方人馬只出場了一半就已兵臨日方擂主加藤城下,這一結果不僅日方沒料到,中方也決無如此樂觀的戰前估計。加藤與曹大元的那盤棋日本新秀小松英樹做了解說,并已公開刊出。盡管加藤是他的老前輩,但他仍抑制不住自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感,直言道:“遺憾,非常遺憾!加藤君已完全忘記了簡明兩字。”一盤棋的勝負往往說明不了太多問題,第九屆擂臺賽日方輸了,比分也是十分接近,五比四,按圍棋十番戰的慣例,還是維持在分先的份上,并不能就此認為中方已比日方強。使小松英樹傷感的不是一屆擂臺賽的勝負,而是日本棋手曾幾何時所擁有的輝煌竟成了明日黃花。他在講解這盤棋的最后發出“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中國的棋迷們肯定欣喜若狂了。一流棋手在其它國家被看作是英雄,馬曉春、李昌鎬的名字令年輕人熱血沸騰。中韓棋手在自己的國家如此受歡迎,這點是日本棋手望塵莫及的。”這才是令小松心痛不已的真實原因。
在近兩年的中日韓三國擂臺賽中,日本選手也表現欠佳。上屆還冒出個宮澤吾朗勝了幾陣,最終桂冠為韓國人所奪。這屆三國擂臺賽雖勝負未卜,但中韓各剩兩將時,日本只有武官一人苦苦掙扎,情形十分尷尬。
圍棋愛好者青黃不接
日本圍棋的相對疲軟狀態與日本圍棋界后繼乏人也大有關聯。
在日本,40歲以下的圍棋愛好者幾乎難以見到,中日擂臺賽輪到在日本各地比賽時,無論是電視觀眾還是到現場去看大盤講解的年輕一代極為罕見,一眼望去無論男女都是中年以上居多。以今年五月在香港舉行的第一屆日立杯國際城市業余圍棋邀請賽的情況來看,日本共到了6支業余隊,分別來自東京、琦玉、千葉等地,共17名選手,年齡最大的72歲,40歲以下僅兩人,平均年齡為53.2歲,這是隨機抽樣統計,較具說服
力。日本參賽的業余棋手平均50歲以上,而北京隊平均年齡為32歲。
世界業余圍棋錦標賽已舉行了十幾屆,中方參賽人選這么多屆從來就沒有重過,幾乎每一屆有一個新面孔,且大多在30歲以下。而日方始終就是年已50歲以上的平田博則等幾個老人,六七十年代就曾代表日本業余高手和我國的陳祖德等人進行交流。二三十年過去,他還能領銜出征,日本業余棋界居然在30年間就沒冒出一個新人來取而代之。任何體育項目無不以普及做提高的前提,日本業余棋手這么老當益壯并不是引為自豪的好事,還是“江山代有人才出”是興旺發達的標志。
天元賽“外援”獨領風騷
日本業余棋界如此,專業棋界景觀也不那么讓人振奮。盡管日本棋院舉辦有專業棋手的“新人王”比賽,但“新人”不少,“王”者不多。依田紀基就算是戰績不俗的了,但他更主要不是憑棋藝而是憑年輕人的旺盛斗志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勁偶有出色表演,在中韓的高手眼中他還入不了流。日方的中堅還是昭和時代的小林光一等人。后繼無人成了日本圍棋的致命弱點。今年23歲的柳時薰在韓國感到沒有立足之地才轉投日本,15歲時才成初段,比起武官、加藤等圍棋天才來并無精采之處,可他在1994年底的第20屆天元半決賽和決賽中分別以2比1和3比1擊敗了小林光一和蟬聯五屆天元的林海峰,奪得天元頭銜。由于他獲得了天元桂冠,則有資格代表日本和中國天元馬曉春來下中日天元戰。但此戰未等開幕,柳時薰就發表了底氣不足的言論,給觀眾不戰則已知后果的印象。幾乎沒有大的波瀾馬曉春就直落兩局。中日天元戰已進行了八屆,但日方竟沒有一個是真正的日本棋手。這八屆中,趙治勛兩屆,林海峰五屆,柳時薰一屆,日方代表團團長曾不無苦澀地說:這大概也是圍棋國際化的一種表現吧。
日本人對圍棋曾有過的執著,至今仍令所有圍棋愛好者嘆為觀止。1945年夏,日本圍棋第三屆本因坊戰并未因為日本軍隊在前方節節敗退而中止。8月4、5、6日三天美國飛機頻頻轟炸日本本土,日本早已實行糧食配給,橋本宇太郎和巖本熏背著米袋子從東京跑到廣島附近的五日市進行七番戰。原子彈扔下來時他們正在對局,等巨響過去,橋本才發現自己已從屋里被甩到院里草坪上,即使如此,掃去棋盤上的塵土,二人又坐到棋盤前下起來。這種對圍棋藝術的癡迷和追求恐怕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將是永垂棋史上的一段佳話。二戰之后出生的小林光一自然沒有經歷過戰爭,但他對棋的執迷也到了令人驚嘆的程度:一天他正打譜,有人前來報信,說他母親死了,他聽后只是點點頭,仍堅持將譜打完……。小林當時心里到底怎樣想的別人無從知道,他可能是以自己在圍棋上的卓越成就來作為對母親的最好報答吧。
就是曾產生了橋本、巖本、小林這樣棋手的國家,圍棋界居然呈疲軟狀態,這讓全世界圍棋愛好者關注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