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春
我和妻子擁在一間十余平方米的小屋中,晃眼間已歷三載了。因為它太袖珍了,所以除了必備的家庭用品,我們不敢輕易添制家具。但終歸是兩個人的小家,各類用品終是一天比一天多起來。妻子不知使了什么樣的魔法,硬是把所有的東西都藏進了小屋。
我從事體力勞動,下班后總感到疲倦。妻子說:“我們置一套沙發吧,你回家也可以躺一會兒!”
“行呀!把沙發放到床上去吧!”我幽默地回答。
“嘿,你倒提醒了我。”妻子把她的想法告訴了我,我一聽還真行,說話就開干。我們在床上搭了一個架子,把我平時攢錢買下的一大堆書籍,都放在了架子下層,靠床的那面墻就成了天然的書櫥。我們在架子的上層放一木板,用來堆棉絮、雜物以及我練習書畫用的紙張等,再用一條淡藍色的布簾一裝飾,真是又美觀又實用。而且,終于為沙發的進入挪出了位置。
妻子還拿出我的書畫作品,懸之蓬壁。我說拙作不足為外人觀之,她卻固執己見,堅決地把它們掛出來。沒想到,效果還相當不錯。
“怎么樣?不比那些搞了裝璜的差吧!掛自己的東西,還可接受人家的檢驗嘛,又不丟人!”她得意地說。我很受了些感動,對于自己創作的東西,我從來都不及她那么自信。
此后無數個夜晚,在這間十平米的小屋里,我潑墨臨池,讀書寫作,常常是狼藉滿地后呼呼酣睡了。可第二天起床,小屋又復歸平整,清潔如初了。
走進小屋的朋友,都為小屋內容豐富而井然有序拍手稱妙。我也常常為此自豪。
后來,我們終于有機會換一間更大的居室,倒是妻子嫌那屋臨街灰塵多,又與一家卡拉OK廳對面,而不肯搬走。
我想這是妻子心系小屋,不忍棄之而已。而小屋也確有優勢。小屋在3樓,冬暖夏涼,有窗。窗外有一棵百年黃桷樹,枝丫斜伸過來,和窗臺持平。冬去春來,老樹新芽,啼鳥啁啾,拉起百葉窗,獨
坐窗前,或品茗讀書,或吟賞一樹春色,豈他屋之可比耶?
一日,我拖著一身疲憊回家,連工作服都未來得及脫,就躺在了沙發上。朦朧中,我吸進了一股悠悠清香,這味兒深入到我的肺腑,流遍了全身,也驅跑了疲勞。我又深深地吸了一口,立刻感覺到滿屋的馨香,溢滿小屋的馨香!
終于,在沙發的轉角處,我看見了一束臘梅,妻子出差前放置的。
是它,一束臘梅——帶來了一屋馨香!我想起了獨自出差在外的妻子和這3年美麗的日子。不正是妻子——她不倦地對生活的熱愛帶給我們這個家一屋的馨香嗎?
(作者通聯:634000四川省萬縣市天城郵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