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楓
留在孩提時代頭腦里的印象,常常會同夜空中的點點繁星一樣,是那么亮、那么奇,而且總是帶著誘人的神秘色彩,使你久久不能忘懷。岳飛這個名字,是與他出生那天屋頂大鳥飛鳴,不久黃河決堤,他坐在漂流的大甕死里逃生以及投軍前母親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等等動人心弦的傳說,一起闖入我幼小心靈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對這位千古英雄的輝煌業績知道得愈來愈多,跟蹤而來的拜謁岳飛故里的欲望,也就愈加強烈。這個由來已久的美好夙愿,直到最近才算實現。
這是個暮秋的深夜,我乘坐由北京開往廣州的“特快”列車南下。翌日醒來,當第一抹晨曦從玻璃窗射進來,火車已經停在湯陰站。
湯陰,是河南北部的一座古城,漢置蕩陰縣,隋朝改為現名。著名民族英雄岳飛,就出生在縣城東北三十里的程崗村。滄桑變幻,歷史更迭,沒有給后人留下更多的遺跡,最值得鄉人夸耀的岳廟,是坐落在離車站不遠的縣城里。
下了火車,穿過人流熙攘的大街,跨進曲折回旋的小巷,步行十數分鐘,便來到了明朝景泰初年始建的“宋岳忠武王廟”。不知是懷古之情的驅使,還是緬懷英魂的追思,我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輕輕地踏上石階,走進寬敞的正殿庭院。只見一株株蒼勁挺拔的古木掩映,一株株五彩繽紛的秋菊爭妍,更加平添了古廟的肅穆幽雅氣氛。整個庭院四周,幾乎被詩文碑刻包圍。十年動亂,存下來的已區區可數。所幸的是,尚有八塊數米高的巨碑,是當時鄉親們在它四周用磚砌起,涂滿泥灰,寫上“小小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之類的詩句,才免遭橫禍。其中,有的刻著岳飛名言:“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有的刻著岳飛名言:“號令風霆迅,天聲動北陬。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除此而外,還有許多形狀各異、年代不一、多為誦贊英烈、揚善棄惡的“小碑”。由于風雨剝蝕,有些碑字跡模糊,還得一字一句辨認,諸如:“地靈不為岳王謀,荒草殘碑萬古愁。面對筆峰如有意,湯河不搶墓前流。”“湯陰祠下吊忠魂,古柏蕭蕭感慨存。云影尚疑降虜陣,鳥聲如訴賊臣冤。盆香父老空成恨,痛飲黃龍竟負言。留得大名垂日子,精光千古照中原。”……
每一塊碑,每一首詩,都是后人對這位名垂千古、含冤九泉的英魂的憑吊和追慰,它像滔滔大海里的朵朵浪花,激蕩著我的胸懷,像朗朗晴空中的道道霞光,溫暖著我的心田!
忽然,從高懸著“乃文乃武”“忠靈未泯”“百戰神威”三塊巨匾的宏偉大殿里,飄出縷縷芬芳的香煙。我沉思少許,三步兩步跨進去一瞧,偌大的殿堂,僅有一個紅漆玻璃木柜,擺在地上。岳飛文武塑像,早在十年浩劫中被破壞一空,有一位兩鬢蒼白的老人,卻對著空蕩蕩的墻壁,燒香祈禱、頂禮膜拜,是那樣專注、那樣虔誠。我好奇地輕輕湊過,等她從地上立起時,才不解地問道:
“老人家,這里什么也沒有,您在給誰跪拜?”
“岳飛岳大帥唄!”她好象不用任何思索,理直氣壯地回答。
“岳大帥在哪呢?”
“在哪?在這,在心窩里!幾個造孽的東西,可以把像從大殿抬走,卻無法把他從俺心上摳去!岳大帥抗敵有功,為黎民百姓做了好事,人們世世代代都會想著他呀!”
她的話,雖然聽來也很平常,然而字字句句都同重錘一般,敲擊著我的心扉。我朝前面那只玻璃柜一看:啊,這里邊有花束、有柏枝、有彩繪、有現鈔……不,不,這分明是一顆顆赤誠似火、圣潔如玉的心哪!
離開玻璃柜,我緩緩走出大殿,順著正中幽靜的林蔭小徑前行,便到了由十六根朱紅圓柱托起的“御碑亭”。顧名思義,是為了置放皇帝“御碑”而建的。耐人尋味的是,亭內空空蕩蕩,“御碑”卻躲在廟門外一座很不顯眼的牌坊下。談起它的原委,還有段令人深思的小小插曲哩!
當年乾隆皇帝去中岳嵩山朝拜回來,到岳飛廟祭祀。這天,秋高氣爽,陽光和煦,可是當皇帝邁上石階時,驟然刮起一陣風,兩扇敞開的廟門立刻關起。弘歷心中極為不悅,但考慮到岳飛功名蓋世,深得黎民敬仰,便裝作不以為然的樣子,題寫七律一首:翠柏紅垣見葆祠,羔豕命祭復過之,兩言臣則師千古,百戰兵威震一時。道濟長城誰自壞,臨安一木幸猶支,故鄉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這首語義雙關的詩,表面是褒獎頌揚岳飛,實質是發泄不滿,貶低忌恨岳飛。后來便將此詩刻立成碑,置于特意建起的“御碑亭”內。直到清王朝垮臺,人們覺得它剛好把秦檜等賊的跪像同岳大帥隔開,難合心意,便在1915年將“御碑”趕出了亭子。
從“御碑亭”前行不遠,就是岳廟大門。綠瓦紅柱的橫梁上,懸著金光閃耀的“精忠千古”巨匾。隔著一條不寬的土路,有一座“宋義烈將軍施全祠”,猶如一名堅貞驍勇的武士,日日夜夜守候在岳飛身邊。我懷著崇敬、仰慕心情,默默地凝立祠前。仔細端詳著這位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大將軍,那段廣為流傳的佳話,又在耳邊響起:
秦檜害死岳飛后,非但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反而封官晉爵,恩寵日隆,激起民眾強烈憤慨。紹興二十年初,軍校施全暗藏利刃,埋伏在秦檜上朝必經之處,決心根除此害。不幸,事露被擒,他面對老賊毫無懼色,當場痛罵他“通敵賣國,殘殺忠良”。秦檜怒極,在鬧市將施全分尸示眾……后人怎能忘記這位光照日月,寧死不屈的義士,便在岳飛廟前建了這座施公祠。
只見身披金甲、足登高靴、氣宇軒昂的施全將軍,手擎利劍,怒目而視,堅石般挺立在那里。身后“盡忠報國”四個鮮紅大字,生輝耀眼,氣勢磅礴。與此相對,就在這祠堂的石級底下,賣國求榮,陰險奸詐的秦檜、王氏、萬俟高、張俊等老賊的鐵鑄像,一個個垂頭喪氣,反綁雙手,雙膝跪倒在那里。看到這個情景,憶起不平往事,游客們常常把“注意事項”之類忘個一干二凈,隨之而來的是朝著這群人間敗類丟石子、吐唾液、投去一瞥鄙視的目光。兩側那副醒目的對聯,恰到好處地道出了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蓬頭垢面跪階前想想當年宰相,
端冕垂旒臨座上看看今日將軍!
走出岳飛廟,心中久久不得平靜。我在想:人民大眾的心啊,是多么純潔,多么公正,象是晶瑩的寶石,容不下半點灰塵,猶如玉潔的明鏡,能把海底看穿。“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于今判偽真”。歷史是真正的裁判員。
(責任編輯/豐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