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宇
龍汝言,安徽桐城人,嘉慶十九年狀元。此人的經歷極富戲劇性:偶然高中狀元,偶然丟失高官。
龍汝言原是一位窮秀才,秀才是不能入仕的。他千里迢迢來到北京,想在京城謀到一個差事,結果大失所望。沒奈何,他只好在一位都統家教書糊口。
這一年,適逢嘉慶皇帝壽誕,都統依例應寫祝壽詩詞,與賀禮一塊兒呈上去。因為家中有教書先生,都統想偷閑一回,于是讓龍汝言代寫祝壽詩。龍氏自然格外認真。他想,從來的賀詞都是千篇一律,沒什么意思。冥思苦想之后,他從康熙、乾隆二帝的御制詩中,選出一百句,別出心裁地組成一首集句詩。
嘉慶帝看了這首祝壽詩,十分高興。都統不敢貪功,據實以告。皇上得知作者乃一江南秀才時,向大臣們夸獎道:南方讀書人往往不太讀先帝的詩,龍汝言對先帝的詩如此熟悉,足見其愛君之誠。于是賞其舉人,特許他參加即將開始的會試。
會試完畢,龍汝言落榜。嘉慶帝關心此人,一見龍汝言榜上無名,心里很不高興,但又不便明說,只嘆息這次科考水平不高。閱卷大臣們不明所以,頗費猜疑。后來左右打聽,終于明白了皇上的意思。
嘉慶十九年(公元1814年)大考來臨。有關大員特意提前打招呼:必取龍汝言為進士!殿試后,閱卷官干脆將龍汝言名列第一。于是,一份錄取名單擺在皇帝面前:狀元龍汝言,榜眼祝慶蕃,探花伍長華……這一回,嘉慶帝得意極了,向大臣們自夸:我的眼力果然不錯!
皇帝愈想愈高興。于是,越級任命龍汝言為南書房行走,參與高宗(乾隆帝)實錄的修撰。
龍汝言大魁天下之后,娶了富有官員家的小姐為妻。狀元府得力于妻家出錢張羅,布置得體面豪華,從此,其妻在家一言九鼎。這位夫人偏偏性情暴烈,不時作河東獅吼,龍氏只得忍氣吞聲,從不敢得罪她。
一日,實錄館小吏將部分高宗實錄稿送來校閱。其時,夫人正大發雷霆,龍汝言則躲到朋友家中去了。龍妻見小吏送來實錄稿,接過來順手丟在桌上。次日,小吏來取校閱稿,其妻一言不發,將實錄初稿原封不動地交出。實錄館以為龍汝言已經校閱,依例夾入“龍汝言恭閱”的黃簽,呈送皇帝最后審定。
這一天,龍汝言剛剛回家,正與夫人賠罪。一道圣旨如晴天霹靂,將夫婦倆轟得暈頭轉向:“龍汝言精神不周,辦事疏忽,著即革職,永不敘用!”
原來,龍汝言未曾校閱的實錄稿中,“高宗純皇帝”一處有至關重要的失誤,將“純”字誤為“絕”字。這等于是對先帝的惡意詛咒,龍汝言自然難逃厄運。有黃簽為證,龍氏百口莫辯,只好吞下這杯苦酒。
最最關鍵的是圣旨中“永不敘用”一語,這等于宣判了仕途上的死刑。龍汝言盼望有一天嘉慶帝能回心轉意,原諒他這一過失,卻總無佳音。嘉慶二十五年,仁宗皇帝歸天了。龍汝言在靈前披麻戴孝,哭得死去活來。新即位的道光皇帝對這位前科狀元動了惻隱之心,于是,賞他一個小小的內閣中書的職銜(從七品)。
龍汝言總算又重返仕途上來了。因為是哭靈得來的官職,同僚總有點兒瞧不起。龍汝言呢,也只有落落寡歡、悲悲切切……
(責任編輯/孫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