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寧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1940年夏,戰爭狂人希特勒下達了執行“海獅”計劃的第16號命令,納粹德國的飛機不斷對英倫三島狂轟濫炸,想摧毀英國的抵抗能力。
11月14日晚,寧靜的考文垂上空驟然響起了空襲的警報聲,緊接著一批批德軍飛機像一群黑烏鴉,對考文垂進行了長達11小時的輪番轟炸,500噸高效炸彈和3萬顆燃燒彈疾風暴雨式地傾泄下來,考文垂頓時陷入一片火海。一夜之間死傷數千人,全市工廠遭到破壞而被迫停產,水電交通等設施全部中斷,呈現出一片混亂不堪的景象。此后,考文垂又數次遭到轟炸,市區成了一堆瓦礫,這座歷史名城幾乎成了“廢墟”的代名詞。然而,在德軍飛機轟炸之前,英國已經獲悉敵人要轟炸考文垂,可為什么沒有進行有效的防御,而釀成此等結局呢?
二戰之初,為了使自己的情報傳遞便具保密性,德軍突然更換了發報裝置,使用了一種全新的“恩尼格瑪”機械加密密碼。它可以隨意組合字母,無限度的對報文進行加密,密鑰也隨變換而不會重復。希特勒曾預言,除德國人之外,任何人都休想揭開這個謎。英國諜報機關為了能破譯這個謎,通過他們派往歐洲的間諜,再借助其它國家情報機構的幫助,費盡心機,才于1939年8月搞到一臺“恩尼格瑪”。隨后,英國集中了國內一流的數學家、密碼專家、語言學家和電子專家,在倫敦附近的一個研究室里開始了解密研究。次年4月,英國在一架被擊落的德軍飛機里找到一份密鑰表。這樣,終于破譯了德國人號稱解不開的密碼。從那時起,丘吉爾便通過這個“魔術師”,及時地得到有關德軍的準確情報,從而有效地采取防御措施并打擊敵空軍,保衛本土,使希特勒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宣告失敗。
盡管德軍威脅最嚴重的日子已經過去,但英國方面深知,敵人決不會善罷甘休,他們在倫敦未能占到便宜,必然還會不斷襲擊其它城市,借以報復。
11月14日下午,倫敦郊外的破譯室突然收到一份特急情報:德國空軍將于當晚襲擊英國中部重鎮考文垂,行動代號為“月光奏鳴曲”。
這份剛破譯的電文,幾乎使英國地下指揮部的空氣凝固了,丘吉爾首相看后,那輪廓分明的臉龐變得更加冷峻,他面臨著痛苦的抉擇。丘吉爾深知考文垂的重要:她不僅是一座美麗的花園城市,更是英國重要的工業中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任憑德國人轟炸,意味著這座歷史名城將遭到滅頂之災,那樣,不僅這個城市的居民,就連整個英國都不會寬恕他;如果他現在向全市發出緊急警報,并命令地面高炮部隊作好反擊準備,完全可以使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然而,作為戰略家的丘吉爾更清楚,以往德國人在實施空襲行動的密碼電報中,對電文和襲擊目標絕對是加密或使用代碼,而這一次卻一反常態沒有這樣做,這意味著什么?是敵人故意散布假情報還是有意識的試探?他仔細思考了片刻,最后斷定這是希特勒玩弄的“投石問路”的鬼把戲,因為德國空軍攻擊屢遭挫折后,已使他們開始懷疑,英國人可能已經揭開了“恩尼格瑪”之謎,如果這一次英國人進行有效防御,更足以證明這一點。而一旦德國人知曉他們的這一秘密武器失靈,他們就會立即更換新的密碼收發電文,那樣,英國就失去了自己的“耳目”,而要破解新的密碼要花費更多精力和時間。
丘吉爾像走到了十字路口,前面只有兩條路可供選擇:要么調動一切防御措施盡可能保衛考文垂,要么放棄這座城市,作出重大犧牲來保護情報源,取得戰爭的主動權。丘吉爾吸著煙,來回走著。最后他終于作出了“舍車保帥”的抉擇,即對考文垂不采取任何有效防御行動,只通知居民疏散和躲避,其它有關人員作好應變準備。
德國人的“月光奏鳴曲”準時進行,于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情形。當天晚上,丘吉爾全然不顧可能出現的危險,一直站在地下指揮所,一言不發地凝視著考文垂的方向,最后他從牙縫里進出一句話:“我們決不放過那些狗東西!”
考文垂所做出的巨大犧牲,終于使希特勒消除了心頭的疑云,使他堅信“恩尼格瑪”還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英國人也更加珍惜這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密碼武器”,把它用在戰爭全局最緊要、最急需的時間和地點。正因為如此。蒙哥馬利在阿拉曼戰役中,叱咤風云,處處主動,反敗為勝;美國人也得以在許多關鍵時刻,借助情報,做出正確的判斷,有力打擊了德軍。
1945年5月,盟軍最終打敗德國法西斯,贏得了戰爭的最后勝利,直到這時,丘吉爾才發出爽朗的笑聲。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