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安
從來沒有見到過的怪物
最近,在美國洛杉磯市舉行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加利福尼亞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的發言人阿諾德博士展示了一張奇特的照片(見題照),照片上一個從來沒有見到過的怪物,它圓溜溜的大腦袋上長滿了尖硬粗壯的“頭發”,臉頰、下巴、脖子,甚至鼻子上都布滿了稀奇古怪的胡須,像棍子一樣的眉毛則高高地倒豎著。它雖然怒目圓睜,齜牙咧嘴,卻顯得滑稽可笑。
這個家伙倒底是什么?阿諾德的展示立即引起了在場人員的濃厚興趣。
有人說,它是一種新發現的“巨型蜥蜴”;有人認為,它是至今仍活著的一種奇特的恐龍;有人認定,它是美國人傳說多年而一直沒有找到的“大腳怪獸”;還有的人則干脆確認,它是剛剛被美國科學家拍攝到的“外星人”的照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會場頓時熱鬧非凡。
“請注意,它就在你們的腳底下!”發言人提高嗓門說。
此話一出,會場上立刻“炸開了鍋”。
有的婦女嚇得尖叫起來了。有一些膽小的人索性從椅子上跳了起來,轉身就逃。有的人雖然比較鎮靜,可是一時也聽不明白,甚至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更多的人則滿腹狐疑地低頭俯身,查看地面。然而,他們都面面相覷,大惑不解:腳下什么也沒有呀。
“告訴大家吧,它就是加利福尼亞小黑蟻。誰都知道,它們在我們這里無處不在,隨時可見,甚至這間屋子里可能就有成百上千!”阿諾德說。
原來如此。大家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廢然大物”將進入你的血管
但是,人們的興趣馬上又來了:為什么這種小蟲,在照片上竟然會變成一個龐然大物呢?
“這是我們用最新的超高倍攝影機拍攝的!”發言人不失時機地作了解釋。然而,還沒等人們的情緒完全松弛下來,他又說:“可是,我們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拍這種小玩意??梢哉f醉翁之意不在酒,請看它‘臉蛋旁邊的小東西。這是什么?大家有興趣不妨猜猜看?!?/p>
人們又興致勃勃,各抒己見。
“其實,它是一只齒輪!”阿諾德博士的聲音更大了。
人們又大吃一驚,迷惑不解:難道真有這么小的齒輪?
“它的直徑只有30微米!也就是說,它比諸位的一根頭發絲還要細好多倍!”
在場的美國記者再也忍不住了,他們連珠炮似地問
“這么小的玩意,有什么用處呢?”
“它是不是一種如同中國微雕——例如在一根頭發絲上刻一首唐詩一樣,只有觀賞價值的工藝品?”
“對不起,在座各位中是不是有人血管里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有些偏高?”發言人的話鋒突然一轉。
這還用問嗎。在美國,乃至在全世界,心血管系統的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在歐美一些國家已經成為“第一殺手”。而它們的病因大多同這種含量偏高直接有關。
于是有許多人舉起了手。
“那好。我們準備將這種齒輪裝配成一種小小的機器人。它們進入病人的血管后,就能連續不斷清除多余的脂肪。也就是說,這些小機器人將成為您血管里最勤奮最有效的清道夫。”
會場里立刻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人體血管中最勇敢的衛士
“不信,請看錄像!”掌聲剛落,發言人的話又引發人們更大的興趣。
于是,投影屏幕上出現了這樣一組鏡頭——
字幕:2005年的某一天。
烏云密布,天氣陰沉。一名圖書管理員杰克遜感到頭暈目眩,胸悶難忍,不得不來到醫院。
醫生:“我只能坦率地告訴您,您的動脈已經高度粥樣硬化,血流嚴重堵塞。如不迅速治療,很快就會危及生命?!苯芸诉d感到非常沮喪,十分害怕。
醫生馬上又會安慰他:“不過,有一種絕妙的新藥水,可以快速根治?!?/p>
杰克遜將信將疑,心想:“幾十年的頑癥,能行?可是事到如今,我也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了?!?/p>
醫生取來一瓶“藥水”。
杰克遜仔細一看,不由得搖搖頭:同其它藥液相比,看上去沒有多大不同。
然而注射后,杰克遜很快就感到血流越來越暢通,全身越來越舒適。
“這是什么神藥?”杰克遜驚喜萬分,忍不住問。
醫生:“其實,里面的‘藥分子不是什么化學物質,也不是什么草藥的溶液。而是幾百萬名超微型機器人。它們雖然比紅血球還要小得多。但是都具有‘生命活性。它們能從溶解在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氧氣中,得到生存和行動所需的能量。他們是你血管中最忠實的朋友和最勇敢的衛士。”
驚心動魄大搏殺
接著,屏幕上出現了這樣一組鏡頭——
○這些小小機器人像潛水艇那樣在“血液的河流”中,自由自在地游動著。
○一旦遇到動脈血管中淤積或漂浮的膽固醇、脂肪,它們毫不留情地撲上去,如同“餓虎撲食”一般,迅速將其撕爛嚼碎。
○同兇惡的病毒相遇時,它們也毫不畏懼,挺身而上。
○可是,病毒是狡猾的。它們眼看對方來勢兇猛,往往會裝出一付“縮頭縮尾”的可憐相,好象已經投降;或者干脆一下子躺下,一動也不動,似乎已經成了“一具僵尸”。
○機器人善良大度,他們“大踏步”地從這些已經放下武器的敵人身邊走過。
○但是,受到優待的病毒一俟機器人“擦肩而過”,常常一躍而起,從背后惡狠狠地“咬噬”機器人的“后腦”。
○機器人不斷地倒下。
○不過,您別著急,這些機器人體內是有“糾錯更正”程序的。它們中的許多人在吃了一次虧后,只要不是“命歸黃泉”,便能自動調整“行為方式”。
○于是,機器人不再“老實可欺”。他們見到病毒后,不管它們如何偽裝,非要殺它個“肢離破碎”、“四分五裂”不可。
○病毒也會隨機應變。它們同機器人相遇時,便拼命“鼓脹軀體”,虛張聲勢,并且齜牙咧嘴,竭力裝出一付兇神惡煞的模樣。
○可是,“大腦”內藏有“超級勇敢”程序的機器人,決不會畏縮不前,它們個個都視死如歸,“決心以生命和鮮血”來捍衛“主人”的健康。
○于是,機器人同病毒進行了更“慘烈”的大搏殺。
○最后,病毒紛紛被殺死,“尸橫遍野”。
○病毒的碎塊不斷地滲透出了血管,流入腎臟,最后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于是動脈暢通無阻,清潔干凈……
放映結束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將這些小小機器人智能化,讓它能識別‘癌細胞并殺死它們!”阿諾德的發言將全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會場里的歡呼聲更響了。
伴隨著口哨聲和跺腳聲,經久不息。
超微技術的突破
上述的“劇情”并不是無法實現的夢想?!俺⒓夹g”即“納米技術”如同“超導技術”、“生物基因技術”、“受控熱核技術”等當代最尖端的領先技術一樣,近30年來,一直是國際實驗物理學界探索的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1988年5月27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兩位亞裔科學家小心翼翼地給一只他們研制成的只有千分之三英寸的試驗裝置通了電。當他們緊張不安的視線,通過電子顯微鏡,確認這只超微馬達已經高速旋轉時,激動得緊緊擁抱。人類苦苦追求的超微技術,實現了第一次大突破。
1991年11月,日本電子公司的科研人員在當時最先進的“電子隧道掃瞄顯微鏡”下面,用“超微針尖”將硅原子排成金字塔形的“四棱錐體”。它只有36個原子一樣高。這是人類首次用手工排列原子,在世界原子物理學界引起轟動。這是第二次大突破。
超微技術的全球爭奪戰
近來,國際毫微物理學界,在一系列重要的領域,都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這是當代超微技術界的一大新特征。
1996年7月,美國哈佛大學毫微技術中心的專家亞當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告,他們已經研制出一種“極微機器人”,體積是普通跳蚤的十分之一。其中用硅材料制成的渦輪機直徑只有7微米。一張郵票上能放幾千個這種渦輪機。只有在超高倍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清楚它的外形和結構。
亞當還幽默卻又不無得意地說:“你觀察時還得憋住氣。千成得記住,你的鼻孔只要‘溜出一絲一毫氣息,就一定會把這種渦輪機吹得無影無蹤?!?/p>
這是人類首次制成“納米級”的機器人,稱得上是第三次大突破。
以后這種突破越來越頻繁。
當年9月,英國的一家超微研究所又宣稱,他們不僅能造出一種誤差只有0.5毫微米即頭發絲的幾十萬分之一的高精度平面磨床,而且也能造出轉子直徑只有30微米,轉速卻高達每分鐘2000次的超微電機。他們也得意洋洋地說:“就實用性和未來的發展前程而言,它們都已經超過了美國的最高水準,居于世界最領先的地位?!?/p>
最近法國巴黎的國立超微技術研究所又研制出一種超微型電池,長、寬、厚都是0.004微米。該所的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躊躇滿志地說:“請注意,它的體積只相當于一個紅血球的0.5%。作個形像的比喻吧。如果把你的電子表中黃豆大的鈕扣電池比作巨大無比的藍鯨,那么這種超微型電池充其量也不過只有1根頭發絲的粗細。諸位可別小看它,它可產生30毫伏電壓,還能連續使用75分鐘呢。在當今世界上,它所代表的水平毫無疑問是首屈一指的。”
引人入勝的前景
這場“超微技術的全球爭奪戰”時下正方興未艾,越演越烈。可是,普通老百姓真正關注的還是它們的實用性。
對此,美國斯坦福大學有名的現代超微物理學專家本杰明·金博士作了這樣的描述——
“未來的微型機器人將是高度智能化的人造跳蚤、蜘蛛、蚊子、水蟲等動物。它們集超微型的電腦、驅動器、傳動裝置、傳感器、電源等于一體,成為人類十分獨特、非常得力的助手。它們將廣泛應用于醫療、農業、工業、航天、軍事等各個領域。除了人們時下津津樂道的注入血管清除毒物的功能外,在外科手術上還可用微型馬達來縫合神經、微細血管、眼球等等;還可用它深入到內臟如腎、心肺等作檢查。將成千上萬的‘跳蚤機器人撒入農田、咬死害蟲,使農業豐收,又防止了因使用農藥造成的環境污染?!?/p>
“在軍事上,發射能進入敵軍官兵人體內的微型機器人就是目前人們意想不到的一種克敵致勝的絕招。這種機器人能堵塞人體血管,切斷神經聯系,使對方死亡或失去抵抗力?!?/p>
“此外,發射很多帶微型攝像機和發射機的超微機器人,也是一種偵察敵情的有效方式。它們把攝取的圖像送回總部,使總部了解敵方的動態?!?/p>
這位教授最后是這樣說的:
“與目前許多處于試驗階段的高新尖端技術一樣,超微技術的產品的潛在價值和用途一時還很難設想。但是??梢韵嘈旁趯淼哪骋惶欤@種巧奪天工的產品,會像電視機、錄像機那樣,悄然進入我們的家庭,起著意料不到的種種奇妙無比的作用。”
(責任編輯/豐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