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咸堡
紀昀(字曉嵐),河北獻縣人。他是清代著名小說家,以一部《閱微草堂筆記》千古留芳。這位乾隆時期的進士,做過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大官。他也是清初著名的學者,在出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時,纂定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功績卓著。紀昀小時候十分聰穎,別人稱他神童。六歲讀私塾時,有一次去文具店購買筆墨。店老板見神童來了,很想考考他。于是說道:“我出上聯,你如果能對出下聯,那么筆墨就白送給你,怎么樣?”紀昀點頭答應。老板念出上聯:“小孩童三元及第。”紀昀不假思索地對道:“大老板四季發財。”老板聽了十分高興,當即把筆墨贈送給紀昀。
后來紀昀居官京城,聲望很高。適逢袁子才從錢塘故鄉北上到京城,臨時供職在中書省。有一次水部遭了火災,主管官金司空只得重建官署。袁子才知道這件事后,即興出了一個上聯:“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聯中嵌有“金、木、水、火、土”五字。袁子才藐視在京的官員,認為沒有人能夠對出下聯。消息傳到紀府后,紀昀對袁子才這種年少氣盛,自視才高,目中無人的態度非常不滿。立即揮筆對出下聯:“南人北相,中書省不是東西。”原來袁子才是南方人,可是他身材魁梧,具有北方人的相貌。聯中嵌有“東、西、南、北、中”五字,含有鄙薄嘲弄袁子才的意思。眾人見了,拍手稱快。袁子才則羞愧交加,不敢再放肆了。
紀曉嵐晚年時告老還鄉,以詩文自娛。一天,一位欽差登門拜訪。兩個人在花園中散步,欽差看見一個十分別致的竹器,于是問道:“這竹器用來裝什么?”紀昀信口答道:“用來裝東西。”欽差見他漫不經心的,于是有意挑剔道:“既然可以用來裝東西,難道就不可以用來裝南北?”紀昀聽后一驚,意識到欽差是在故意找岔子,便肯定地答道:“只能裝東西,不能裝南北。”欽差要求紀昀說明原因,紀昀略一沉吟,答道:“東方為甲乙木,‘木是可以裝的;西方為庚辛金,‘金也可以裝,南方為丙丁火,‘火不能裝;北方為壬癸水,‘水也不能裝。因此說這個竹器只裝‘東西,不裝‘南北。”紀昀才思敏捷,把古人關于方位和五行的說法,信手拈來,又順理成章,欽差佩服不已。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