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喜
勇猛剛烈的武松,曾在景陽岡打死猛虎,大顯身手;因此,武松成了深得人民喜愛的英雄形象。
然而,我國古代打虎英雄何止武松一人。考稽史籍,可謂英雄輩出。現舉諸例,以展現其雄姿。
孔縣令身先士卒斗猛虎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記載:北宋順陽縣(今河南省淅川縣)縣令孔(日為),某日得知有只猛虎竄到城南,當即親率手下吏卒前往抓捕;并身先士卒,走在隊伍的最前列。虎見狀,據山大吼。吏卒大多聞聲喪膽,不敢靠近。此時,虎朝孔(日為)撲來,一小吏挺身而出保護孔縣令,不幸被虎叼去。孔縣令手持獵戶毒箭,奮力追虎,身邊的吏卒都齊聲勸阻,孔縣令正色道:“彼代我死,我何忍不救之?”結果“逐虎入山十余里”,并用毒箭射中老虎,奪回被叼在虎嘴上的小吏而還。
封建社會的官吏,常因貪贓枉法,被百姓視為猛虎。明朝詩人張羽,有詩謂:“行人莫訝深山虎,一入城中虎更多。”孔縣令身先士卒奮力打虎,真令天下“城中虎”愧死矣!
“殺虎張”一生射虎數十
元人“殺虎張”打虎,更是英勇絕倫。
元代史料記載: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人張萬戶“平生射虎數十”,而且常常一箭即可把老虎射死。一日,他未帶弓箭去山中砍柴,突然見一只老虎朝他撲來,他閃在老虎背后。那大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捉不著他時,氣性先自沒了一半。老虎又兜一圈回來,朝張萬戶撲過來,他兩只手把老虎頂花皮疙瘩揪住,就勢一躍騎上虎身。那大虎咆哮起來,把身底下爬起兩堆黃泥,做成一個土坑。張萬戶將虎的嘴直按下黃泥坑里。并騰出右手連打幾十拳,打得老虎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進出鮮血來。這時,他突然記起民間傳說的“生虎之髭(嘴上邊的胡子)”可治“齒疾”。于是,他拔虎髭,虎已“生息垂盡”,掙扎了一會便在痛苦中死去。
張萬戶一生打死數十只老虎,本已令人瞠目,竟敢動手拔虎髭,何其勇戰!故當年被人譽為“殺虎張”。
一村童以奇謀縛虎
明朝中葉,一村童以奇謀縛虎的事跡,堪稱古今一絕,閱之無不稱快。
據記載:浙江四明山地區的象山縣,有一村童人山砍柴,遇一受傷之虎,只見它“行倦而氣促”,行走困難。村童躍騎在虎身上,并用手抓住“虎陰(生殖器官)”。老虎剛想發怒,只見村童不停搔摩虎陰,“虎怒息,且舒暢”,久之虎睡并發出鼾聲。這時,村童左右環視,見身旁有一老樹根,于是,他從腰間解下捆柴用的繩索,以繩一頭縛住樹根,一頭系住虎的生殖器,盡力一拉繩,只見虎陰脫離虎身。老虎痛得咆哮起來,但幾經掙扎便一命嗚呼了。村童快速跑回家,帶了家人扛回了死虎。
農家少婦鋼叉戰猛虎
在打虎英雄中,明朝萬歷年間鎮江城南大樹村村民劉松之妻徐氏,尤為令人欽敬。
當時浙江鄞縣詩人沈明臣,曾專門寫了一首《大樹村劉氏少婦打虎行》一詩謳歌此事:“……曉炊未罷日始高,卒地猛虎來咆哮,老小出門盡驚走,犬亦唬虎聲嗥嗥……劉家少婦奪老姑,氣猛視虎如匹雛。手提鋼叉刺虎目,虎血濺面紅模糊。”一個農家少婦,在猛虎面前毫不懼色,真是可敬可佩。
(責任編輯/楊劍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