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軍杰
隋末,群雄逐鹿。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揮師關中,最后建立了唐王朝。在唐王朝創建過程中,唐太宗李世民立下了汗馬功勞,每一次重要的戰役幾乎都可見到他的身影。數十年的戎馬倥傯,使李世民與戰馬結下了不解之緣。其中有六匹戰馬深受李世民喜愛。
追風駿足“白蹄烏”
“白蹄烏”是一匹有四只白蹄的純黑色戰馬,李世民與薛仁果作戰時就是乘坐此馬。
唐軍剛剛占領關中,喘息未定,割據隴右的薛舉、薛仁果父子便大舉來攻。唐王朝要鞏固關中根據地,從而進一步統一全國,就必須消滅薛氏父子,掃除西方的后顧之憂。因此,唐王朝也集中優勢兵力,由李世民親自率領,迎擊薛軍。雙方在淺水原(今陜西長武縣境)展開激戰,唐軍曾一度被打得大敗。
公元618年冬,雙方又集結兵力,進行決戰。李世民知道薛軍新近取得勝利,銳氣正盛,所以據險設防,堅守不戰,薛軍雖然十票悍卻求戰不得。兩軍時峙,相持了六十多天,薛軍糧草用盡,軍心開始動搖,李世民看準時機,先派少量兵力在淺水原誘敵,拖住薛軍主力,然后自己率勁旅出其不意直搗敵后,薛軍大敗。為了不給敵人以喘息機會,李世民不顧部下反對,跨上“白蹄烏”,率精騎對薛軍窮追猛打。一天一夜,猛追二百多里,包圍了薛軍老巢——折墌城(今甘肅涇川縣東北),薛仁果被迫投降。然而,由于長途疾馳,“白蹄烏”竟力竭而死,這使李世民十分痛惜。
乘危濟難的“特勤驃”
“特勤驃”是李世民與宋金剛作戰時的坐騎。“特勤”是突厥的一種官名,因為此馬是突厥某“特勤”進奉的,所以叫“特勤驃”。
宋金剛是劉武周的戰將,劉武周受突厥支持割據馬邑(今山西朔縣境)。公元619年3月,劉武周乘唐軍主力與薛仁果作戰之機,勾結突厥南侵。留守太原的齊王李元吉臨陣脫逃,劉武周輕易奪得山西的大片土地,關中受到很大威脅。剛剛平定薛仁果的李世民又一次受命于危難之時,馬不停蹄地率軍反擊,在柏壁(今山西新絳縣西南)與宋金剛對壘。李世民采取“避其鋒芒、挫其銳氣”的策略,同時又分兵掠擾宋軍后方,切斷其補給線。宋金剛糧草不濟,只好撤退。李世民乘機反攻,兵不解甲,馬不卸鞍,一晝夜連打數十次硬仗。秦瓊、尉遲恭大戰美良川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次戰役之中,至今還在民間流傳,膾炙人口。在這次戰役中,“特勤驃”載著李世民沖鋒在前,直打得敵軍聞風喪膽、潰不成軍。劉武周逃入突厥被殺,唐軍收復了太原及山西的大片土地。
李世民由衷地贊嘆“特勤驃”:“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天險摧敵,乘危濟難。”
氣詟三川的“颯露紫”
李世民在平定東都王世充時所乘“颯露紫”,是一匹純紫色的馬,李世民稱它“紫燕超越,骨騰神駿,氣譬三川,威凌八陣”。
公元621年,李世民率軍與王世充在東都洛陽北邙山會戰。為試探敵軍虛實,李世民率精騎數十人,出敵不意地猛沖敵陣,王軍被突如其來的沖殺搞得暈頭轉向,一片慌亂。后來,他們見李世民人少勢孤,慢慢鎮靜下來,一層又一層包圍上來。李世民左沖右殺,不料“颯露紫”被敵箭射中。正在這危急關頭,突然有一員大將殺入重圍前來護駕。李世民定睛一看,原來是丘行恭。丘行恭把坐騎讓給李世民,自己一手牽著受傷的“颯露紫”,一手持刀和李世民一起殺開一條血路沖出重圍。“颯露紫”由于受傷太重,箭拔出后不久就死了。
有如飛練的“青騅”馬
“青騅”是一匹蒼白色雜毛馬,為李世民與竇建德在虎牢關(今河南汜水縣境)作戰時所乘。
李世民率軍與王世充經過數月的鏖戰,已獲戰爭的主動權。眼看被困在洛陽城中的王世充旦夕難保。這時,割劇河北的竇建德害怕王世充滅亡后,自己會成為唐王朝的下一個目標,便調集十多萬軍隊前來救援王世充。李世民當機立斷,決定圍城打援,一方面留人繼續圍困王世克,一方面親率精兵前去迎戰。阻止王、竇兩軍會合。在汜水上,李世民略施小計引誘竇建德出擊。待竇軍疲乏饑因時,李世民下令唐軍全面攻擊,自己騎著“青騅”率精騎沖入敵陣。竇軍陣角大亂,全軍潰敗,竇建德被唐軍生擒。洛陽城中的王世充見狀,也就開城投降了。
在這次戰役中,“青騅”身中五箭,李世民高度評價了它,“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什伐赤”和“拳毛”
“什伐赤”是一匹純赤色馬。來自波斯(今伊朗)。“什伐赤”是李世民在洛陽和虎牢關與王世充、竇建德作戰時騎的又一匹戰馬。
“拳毛”原名“洛仁”,是唐代州都督許洛仁進奉的,所以曾以人名作馬名。此馬是一匹黃顏色的馬,但馬頭是黑色的。“拳毛”是李世民與劉黑闥作戰時所乘的坐騎。
公元621年7月,竇建德原部將劉黑闥勾結突厥起兵叛唐,李世民奉命征討。雙方相持于洺水(即漳水),戰斗異常激烈,唐軍勇將羅士信戰死。最后李世民采用了決沼水灌敵的辦法,才擊潰了劉黑闥。“拳毛”在戰役中身中九箭,戰斗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李世民評價“拳毛”說:“月精按轡,天馬橫空,弧矢載戢,氛埃廊清”。
……
“白蹄鳥”、“特勤驃”、“颯露紫”、“青騅”、“什伐赤”、“拳毛”等這六匹戰馬在李世民于唐初統一全國的戰役中起了很大作用,為了紀念它們。同時也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功績,貞觀十年(公元636年),李世民詔令著名工藝家閻立德和美術家閻立本設計,用青石雕刻“六駿”雄婆,置于昭陵(李世民為自己所造的陵墓)北麓祭壇之內,并親為它們作贊。“昭陵六駿”以精湛的石刻藝術聞名于世,它們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可惜這批藝術珍品。早年由于列強入侵遭到破壞。其中“颯露紫”、“拳毛”在1914年被盜運到美國(今存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余四具也于1918年被打破成了敷塊流落到西安(今存陜西省博物館),原刻唐太宗所題為“馬贊”以及馬的名稱也都已無法看到了。幸賴北宋游師雄所立《昭陵六駿碑》保存了這批重要資料。
(責任編輯/韓春萌)
本文請以PDF格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