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宏
一只龐大的爬行動物正在追逐一只足有100多磅重的鹿,只見它用帶鉤的前掌迅捷地將鹿掃倒在地,伸出1米多長如同刀叉般的舌頭,旋風般地將鹿卷進它那駭人而碩大的嘴中。這是風靡全球的電影《侏羅紀公園》里的場景嗎?不,這并不是好萊塢攝影棚里的高科技創造的電影魔術,而是活生生的現實。那只巨大的爬行動物名叫“科摩多龍”,這場殘酷的生死追逐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科摩多島的斯拉維灣海灘上。
科摩多龍是世界上最大的巨蜥類生物,一只成年的龍能長達5—6米,重200余磅。它的鋸齒一般的牙、有力的爪和令人驚異的爬行速度。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可怕的肉食動物之一。
科摩多島是世界上僅有的4個生存著這種巨蜥的島嶼之一。也許稱科摩多島為熱帶天堂有些言過其實,但它那陽光充沛、布滿白色細沙的海灘,郁郁蔥蔥的雨林和陡峭險峻的山峰,使它成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盡管該島氣候潮濕悶熱,但卻不能阻止每年蜂擁而至的成千上萬的旅游者。這其中不少人就是奔著科摩多龍而來的,在島上,最吸引游客的一個節目就是每星期一次的“群龍表演”。專業馴養師將幾只死的或活的山羊和雞拋向龍群,游客們站在附近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些史前怪獸般的巨龍將獵物撕成碎片,并用他們隨身攜帶的相機拍下這些罕見的景象。
直到本世紀初,科摩多龍還不為科學界所知。后來,一名荷蘭官員(直到1949年,印度尼西亞仍是荷蘭的殖民地)聽到有關科摩多島生長著一種長達20英尺的“巨型鱷魚”后,遂前往該島考察,并捕殺了一只龍,后將龍皮送往位于爪哇島的一個博物館保存,此時,科學家才一睹龍的真面目。不久,殖民當局和當地官員制定法律禁止未經許可捕獵巨龍。1928年,科摩多島被正式劃為亞洲第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如今,科摩多龍被列為世界上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之一。印尼政府已將科摩多龍作為國寶級的動物,并將該島開辟為國家公園。
如今,在整個印尼群島,大約有3000只野生的科摩多龍,200余只人工飼養的龍。在印尼,科摩多龍一直是各種神話和恐怖傳說的中心,其中最駭人聽聞的就是有關龍吃人的傳聞。不少生物學家相信,科摩多龍不大可能攻擊人。但該地仍經常傳來科摩多龍襲擊人并吃人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說一名婦女要從龍口中奪回她的孩子,結果自己也被龍吞噬了。
也許,流傳最廣的事件是關于一名瑞士男爵,這名叫馮·貝伯格的人于1974年前往科摩多島觀光。一天,他與幾個朋友徒步前往海岸,一會兒前還看見他坐在山坡上向人們招手,可從此就再也不見蹤影。他的同伴搜遍了附近地區,只發現了他的相機。自然,人們認為是龍吃掉了男爵。
男爵是否真的被龍所食也許永遠是一個謎。這種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但另一種情況也有可能:也許,年老體弱的男爵因突發疾病死亡,碰巧尸體被一只科摩多龍發現而吃掉了。
盡管科摩多龍偶爾會攻擊小孩或睡著了的成人,但顯然,人并不在這種食肉動物的菜單上。一名來自美國的動物學家在科摩多島考察了一年,仔細觀察了巨蜥的生活習性,發現它們吃毒蛇、鳥、鹿、豬,甚至水牛,同時還互相殘殺。有時候,他們聚集在海灘邊,一邊互相嬉鬧著,一邊尋找著沖上岸來的死魚,在這遙遠而荒涼的海島之角,看到這一景象,不禁使觀之者恍若回到了百萬年前的史前世界。
這些看似笨拙的食肉動物捕獲獵物的方式卻非常靈巧。它們隱藏在灌木叢中,待一只豬和鹿走過時,它們便一躍而起,撲向前去,用頭部和前掌將獵物擊成重傷,被捕獲的獵物要么失血而死,要么因感染龍的唾液中的細菌而死。然后,龍將獵物拖到隱蔽處慢慢享用。
科摩多龍屬巨蜥類,它的祖先可追溯到中新世,距今約一千五百萬年前。關于它的來源科學家們一直眾說紛紜,全世界目前大約尚存40余種巨蜥,有30種生活在澳洲大陸。所以,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巨蜥原產澳洲,后來越過海峽遷徙到非洲和亞洲。但最近德國科學家認為,巨蜥遠在澳大利亞從大陸板塊飄流出去之前就已存在了。也就是說,在恐龍統治地球之時,它們曾親眼目睹了不可一世的恐龍的毀滅,而自己則僥幸逃過了那場神秘的劫難。
沒有誰知道為什么在科摩多島上,其它的屬于哺乳動物類的食肉猛獸如熊、獅都未能立足,而唯獨體態龐大的科摩多龍卻幸存下來,并獨霸一方。有些科學家猜測,這是因為海島的生態無法提供足夠的食物來養活那些“飯量”頗大的哺乳動物,但相對而言,屬于爬蟲類的科摩多龍吃的不是很多,因而得以生存下來。有人曾統計過,一只老虎一天約需12磅肉,一只野狗一天也要吃近6磅的肉食,可一只體重不亞于老虎的成年科摩多龍卻只需1磅食物就夠了。那么,為什么體態這般笨重的科摩多龍胃口卻竟然如此之小呢?一個專程前往該島考察的美國生物學家得出結論說,科摩多龍能根據不同環境自動調整自己的體溫,從而使能量消耗保持在較低的水平。
正是因為這種對環境的適應性,使得科摩多龍遇到的生存危險相對較小,其它島嶼上的科摩多龍之所以滅絕主要是因為偷獵者和山火的危害。今天,科摩多島不斷增長的人口給龍的生存帶來了一定的威脅,偷獵現象也并未完全消除。不少有識之士正在大聲疾呼,希望古老的科摩多龍像地球上其它物種那樣,能夠與人類永遠共存下去。
(責任編輯/孫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