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紳《憫農》(二首)(詩)
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樽前呵手鑷霜須。
——宋·蘇軾《浣溪沙》(詞)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曲)
徐庶辭回,見了曹操,言玄德并無降意。操大怒,即日進兵。玄德問計于孔明。孔明曰:“可速棄樊城,取襄陽暫歇。”玄德曰:“奈百姓相隨許久,安忍棄之?”……即日號泣而行。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玄德于船上望見,大慟曰:“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聞者莫不痛哭。——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1回(小說)
編者:本欄將同一內容不同體裁的美文展示給您,歡迎參與選輯一些題材廣有深度的作品,共同分享精品之美妙。
災所被者幾鄉?民能自食者有幾?當廩于官者幾人?溝防構筑可僦民使洽之者幾所?庫錢倉粟可發者幾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幾家?僧道士食之羨粟書于籍者其幾具存?使各書以對,而謹其備。——宋·曾鞏《越州趙公救災記》(散文)
(選輯:老陸/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