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務念
中國自古以來就注重“母教”對子女成長的影響,在教育后代的過程中,許多母親表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教育藝術、偉大的人格修養,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碩學鴻儒與清正廉潔之士。春秋戰國時期孟軻之母為了給孩子爭取一個有利的成才環境,三次遷居的故事,作為教子有方的佳話千古流傳。其實,在中國古代還有一位同樣也是教子有方的孟母,這就是三國時的孟宗之母。
孟宗生活在三國時代的吳國,自幼家境貧寒,但他很聽話,也很能干,小時候就學會了織網打魚的活兒。隨著孩子的慢慢成長,孟母覺得該讓兒子去上學了。孟母便為孟宗物色好了求學之處,準備送他到當時著名學者李肅那里去求學。孟母深知,到了學校后,孩子就必須常常與求學伙伴們在一起,自己就不能隨時隨地教誨自己的兒子了。他能夠處理好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嗎?他知道怎樣去同情比自己更貧寒的同學嗎?考慮到這些問題,孟母特地為孟宗制作了一床厚厚的大被子。人們覺得奇怪,孟母解釋道:“小兒不能給他人什么恩惠,同學中有不少貧困子弟,做一張大被給他,或許可以方便他與意氣相投的人接近。”孟母這種助人為樂的思想,為孟宗的人際觀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
完成學業之后,孟宗最初在吳國驃騎將軍朱據手下當軍吏,孝順的孟宗把母親接來隨他一起住軍營。軍吏的職務低下,住的地方簡陋,每遇上夜雨天,屋頂上便會漏下水來,使得住所總是很潮濕。孟宗覺得這樣很是對不住自己的母親,不禁偷偷地哭了起來。孟母得知兒子哭的原因后,通情達理地說:“應當以此勉勵自己啊,怎么可以哭呢?孩子,要堅強點!”生活困苦的孟宗不但沒有受到責怪,反而得到母親的體諒和鼓勵。因此他更加奮發向上了。
由于孟宗的勤奮工作和較高的業務素質,孟宗后來被提拔做了雷池監司馬,這是專管水利和水產的官。孟宗心想,這下我可以表示一下對母親的一點孝心了。他親自織網捕魚,并把捕得魚腌制好,送給了母親。不料,孟母竟把腌魚原封不勸地退回,對他說:“你身為魚官,把腌魚寄給我,不是避嫌的做法。”并因此不吃魚,以堅定孟宗清正廉潔的信念。后來,孟宗又被調去管理糧谷。孟宗上表婉言謝絕道:“從前我當雷池監司馬,我的母親就三年不吃魚,如果這次我去管理糧谷,恐怕我母親就會三年不吃米了。”
孟母的教育對孟宗影響很大。后來在一次宴會上,一些尊敬和愛戴盂宗的人,紛紛向孟宗敬酒。孟宗自知酒量欠佳,平時也極少飲酒。無奈推辭不過,被強灌下去一杯酒。由于經受不住酒精的刺激,孟宗把胃里的東西全給嘔吐了出來,可嘔吐出來的卻全是麥飯。須知,此時的孟宗可是主管釀造和為宮廷準備膳食的官員啊!吳國君主知道這件事后,對他贊嘆不已:“孟宗真是清正廉潔啊!”其實,這又何嘗不是孟母平日嚴格教子的功勞呢!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