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希賢
1996年11月18日,一條長約5.1米、重1噸多的小鯨魚游進了錢塘江三堡碼頭附近。當地群眾發現后,主動保護起來,并立即通知漁政部門。
經專家鑒定:這是一條“小溫鯨”,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背部呈青黑色、腹部為白色,鼻孔長在頭頂上,流線紡錘形的體態十分美觀。為了搶救這條“迷途”的鯨魚,漁政部門出動了汽艇,十多名青年人自告奮勇地把它抬到江中,然后將一根粗繩子系在鯨魚的胸部,在汽艇的牽拉下,鯨魚翻動著龐大的身軀,噴著水柱游了一程后,在離岸三四十米的江面上,一個猛子,告別了目送它回歸大海的千余村民。
然而情況并不樂觀。第二天上午,人們再次發現這條小鯨魚擱淺在江灘上。而這次它已死了。聞訊趕到的漁政部門和有關專家抱著一線希望,將它再次放到水中,但結果是無望了。后決定把它送到博物館去制成標本,日后供人們參觀。
鯨魚為什么會游進錢塘江呢?這條小鯨魚游進錢塘江可解釋為“自殺行為”。哪它為什么要自殺呢?據德國海洋學家研究指出,生存環境污染是鯨魚和海豚集體自殺的主要原因。經鑒定,許多游上海灘“自殺”的鯨和海豚,在它們的腦中發現了高濃度的三丁脂錫毒液。這是一種對海洋污染最大的毒素,它來自船體涂層保護漆三丁脂錫。能夠損害動物的神經細胞和內臟,并能損壞腦神經,使動物喪失辨別方向的功能。鯨魚和海豚特別喜好追逐船只駛過留下的波浪,時間一長,它們很容易中毒。另外,海域污染嚴重也是原因之一。城市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是使近年來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
鯨魚游進錢塘江而致死亡,究竟是不是“自殺”還待研究。但海洋污染會造成海洋動物腦神經損傷,導致迷失方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這次“鯨魚事件”值得人們深思。
(責任編輯/宋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