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洋
科學編史學(HistoriographyofScience)是指以寫定的科學史為對象而進行的元歷史研究——它所關注的問題是科學史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科學觀及科學史觀問題??茖W編史學研究發端于第一代專業科學史家諸如薩頓(G.Sarton)等人對于科學史的性質、目標、研究標準與編史方法所作的思索之中,但他們往往只是到了晚年才有興趣以回憶的方式撰文陳述他們的編史學思想。倒是一些雄心勃勃的科學哲學家對科學編史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譬如,波普(K.Popper)的學生阿伽西(J.Agassi)及拉卡托斯(I.Lakatos)都曾撰文探討科學編史學,而且,是阿伽西而不是別人于六十年代初首先寫出一本題為《走向科學編史學》的著作。不過,科學哲學家們研究科學編史學的動機往往是想通過這類研究來指導科學史家們的工作并驗證他們的科學哲學模型。因此,科學史家們往往難以接受他們的見解或“說教”??茖W史家們看待科學及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家們有著不同的視角。
科學史家們直至八十年代末才寫出了較為系統全面的科學編史學專著,這就是克拉夫(H.Kraph)的《科學編史學導論》。而今,科學編史學已成為科學史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亞學術領域,相應的研究也早已不再只是史學大家的專利。
只是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國才開始有少數學者對科學編史學發生認真的關注。只是到最近,國內第一部科學編史學專著——《克麗奧眼中的科學——科學編史學初論》——才得以問世。
《初論》所理解的科學編史學在內涵上比純粹的科學史學史研究要豐富得多,作者沒有依照純粹的史學史的方式來組織全書結構,而是將論述的重點放在對一些理論問題及方法的探討上,并將有關的史學史線索融入這些探討之中。
以《初論》關于“歷史的輝格解釋與科學史”的探討為例。歷史學家巴特菲爾德(H.Butterfield)在三十年代初出版了其《歷史的輝格詮釋》,在書中,他對那種直接以今天的觀點及標準為參照系篩選史料、編織歷史的方法以及相應的歷史提出了激烈批判,并號召歷史學家“用與我們這個時代不同的另一個時代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其時,科學史研究的主要傳統即由薩頓所代表的研究傳統正是典型的輝格史傳統。至五十年代末,科學史研究已開始從整體上轉入反輝格史時期。然而,至七十年代,科學史家們又反過來對反輝格史進行了反思。《初論》在對西方科學史研究“從輝格式的到反輝格式的再到兩者統一”的發展過程進行描述與分析之后,還對我國現階段科學史研究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認為目前我國科學史研究還處于輝格史時期,因此,作者呼吁“中國科學史界似乎首先應補上反輝格式研究方法這一課”。
(《克麗奧眼中的科學——科學編史學初論》,劉兵著,山東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1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