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莎
——大海中,一只海馬借著光線,從黃褐色變成紫紅色,像一道閃光,迅速逃離危險。這些似馬頭鉤尾的小魚,交配時連在一起,然而,是公海馬懷孕生子。
1991年12月,在澳大利亞悉尼港,當地正值夏日。英國牛津大學動物學博士、加拿大籍的文生特女士,正在潛心研究海馬古怪的繁衍習性。她目睹一對海馬配偶,其中正在懷孕的公海馬受到一只不明軟體動物的襲擊。攻擊者刺穿了公海馬司孵化的肚囊,吞食了里面的胚胎。這只海馬的創傷好幾周才痊愈。文生特博士估計受害海馬的伴侶勢必要尋找另外一只做配偶。但她驚奇地發現,那只母海馬保持了絕對忠實,避開了所有“求婚者”。這對劫后的情侶重新交配,公海馬再次懷孕。
公海馬妊娠嗎?確實如此。據知,地球上再沒有其他雄性動物比公海馬更善于同時盡父母之道了。公海馬像其他一切雄性動物一樣,會產生精子,雌海馬產生卵子,而不同的是母海馬將她的卵子寄存在公海馬尾部的肚囊中,之后,公海馬自己養育胚胎,直至生出一串雛型海馬。
全世界約有35種海馬。在加拿大到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沿海一帶的水域中,大部分長有海草的海底或珊瑚礁均能適宜一至兩種海馬棲存。目前,海馬生存的地方大都處于危機狀態,這是因為現時世界上存在巨額海馬貿易——死的或活的海馬都有買主。在亞洲,海馬主要用于醫藥方面,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常供水族館、海珍館展覽,或作美味佳肴用。
海馬是生活在海草等海底植物叢內魚類中僅有的單配性(一夫一妻)動物。成對的海馬情意甚篤。為保護自己,海馬能以增長表皮上的卷須,或借助海藻類和微生物的掩蔽,與周圍環境渾為一體,極善于迷惑對手。海馬既靠撲食小魚小蝦為生,又不可避免地被強者撲食。海馬能改變顏色,白、黃、紅、紫、綠色適時因地而異。漁民捕捉海馬常在黑夜低潮時潛水進行。我國是海馬最大的消費市場,絕大部分作藥用。以海馬為主的藥物能緩解動脈硬化,對陽痿及小便失禁有療效,并以治療咳喘痰厥而聞名。
傳統中藥制劑方法,是將選出的海馬磨成粉末,根據配方需要,加配其他中草藥制成藥劑。為方便患者,目前廣州已制成袋裝即服藥。
由于海馬神奇獨特的功效,目前海馬供不應求,這促使人們不斷開發及捕撈。而過量捕撈已造成了海草草原被挖掘或填充,珊瑚礁被破壞,海馬棲息地被毀的惡果。為了保證生態平衡,人類需要重視和保護海馬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