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占全 劉曉才
人類即將進入信息時代,軍事威懾也由過去的核威懾逐步轉變為信息威懾。然而,冷戰時期由于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激烈的核軍備競賽,其生產的核武器仍是當今世界殺傷力最大、威脅性最強、影響面最廣的毀滅性武器。許多人都知道,美國、俄羅斯兩國總統的侍從都隨身攜帶著一個神秘的“黑匣子”——“核按鈕”,但它能否保證絕對的安全,卻永遠是世人非常關注的問題。
目前,世界正向多極化發展,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世界核裁軍進程逐步取得進展,《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無限期延長,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業已達成。在這種形勢下,為確保對核武器實施有效的控制,防止未經授權發射或意外失誤發射核武器,美、俄兩國都制定了嚴格的安全控制措施。
美國使用核武器的制約措施主要有:一是對于緊急行動電文,要有一定的格式并經特別的加密,以保證執行者能核實其“權威性”并承認其“真實性”,這種加密采用最高級加密并帶有數字簽名,具有法律效能:二是密封核實系統和密碼,逐級進行密碼校核,當下一級收到上一級的核控制命令后,先校核真偽,然后向上級反饋校核信息,得到確認后再進行附加加密而后轉發到下一級,要求校核程序必須自動、迅捷;三是在核彈頭上安裝電子密碼組合鎖,其密碼為4位到12位十進制數字不等,每次批準使用核武器,只是批準某一特定的使用方案,并執行“協調原子能作戰現行作業程序”.它至少包括12種必須做出的報告,以便指揮機關能了解核戰爭的進程;四是對于介入控制實行2人原則。開啟核武器的密碼鎖必須是兩名值班員同時操作,核導彈的發射程序由兩名值班員同一時間在相距3.65米的不同位置上分別轉動鑰匙后才能啟動,而一名值班員絕對無法在同一時間內轉動兩把鑰匙,而且還要求兩人的動作必須在2秒內完成,否則發射程序不能啟動。
俄羅斯為了保證“核按鈕”的絕對安全,為其密碼識別系統制定了包括指令、限時、識別、懲罰四個程序。指令程序主要指允許核武器進入發射狀態的放行指令;限時程序是要求操縱者必須在嚴格規定的時間內準確按下由6個十進制數碼組成的密碼指令,如超出允許時間,則該程序立即失效;識別程序分為三級:第一級是對總統的識別,由于事先已將法定操縱者、作戰預案、作戰對象等有關數據存人“黑匣子”,而啟動“黑匣子”又具有專有性和可靠性,電子設備能迅速對操縱者的合法性作出鑒別。第二級是對發射基地的識別,當戰略導彈基地接到總統的指令后,須由自身儲存的密碼進行確認,無誤后計算機才發出準備發射的指令。第三級是發射前計算機對發射指令和射擊諸元的識別,確認各種數據準確無誤后才能啟動兩把鑰匙,這兩把鑰匙分別在基地指揮員和導彈分隊指揮員手里:懲罰程序是指在操縱過程中,若有失誤,核導彈便不能進入發射狀態,或不起爆,或改變爆炸威力等。
由此可見,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軍事對抗,美俄兩國的“核按鈕”的安全問題基本上是有保證的,人們所擔心的偶有失誤人類便會遭滅頂之災的問題一般不會出現。但也不可否認,只要霸權主義存在,一旦爆發大規模的軍事武裝沖突,核大國出于某種自身利益的考慮而局部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也是存在的。因此,人類要想從真正意義上消除“核威脅”,就必須徹底銷毀地球上現存的所有核武器。
(責任編輯/孫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