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洪俊
現代醫學已逐步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變,人們在治療疾病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心理狀態對藥物療效的影響。良好的心理狀態可增強療效,縮短病程。反之,心理狀態不佳時,藥雖對癥卻難以奏效。
某患者與丈夫鬧糾紛后情緒抑郁、悶悶不樂,食不香,睡不眠,常覺胸悶脅痛,脘腹脹滿、暖氣。中醫診斷為肝郁氣滯、肝胃不和,治以疏肝理氣和胃,服藥數帖未見明顯效果。醫生詢問后得知,其丈夫對其服藥漠不關心,從不過問,便勸其丈夫協助治療,仍按原方服藥。復診時患者面帶笑容,訴已基本痊愈。究其原因,是其丈夫回家后主動煎湯熬藥,端茶送水,問寒問暖,百般體貼,使患者郁悶漸開。
某患者由甲醫生治療開方,服藥后覺得療效不明顯,又找乙醫生診治,服藥后竟然療效特佳。其實甲、乙兩位醫生所用藥物相同,只是前者開的是中文處方,后者開的是拉丁文處方。患者誤以為后者開的是進口藥,迷信進口藥的心理起了作用。
又一患者在某專家門診看病,服藥后見效。復診時專家認為只需鞏固療效即可,便讓身邊年輕的進修醫生開藥。可患者對這位年輕醫生不信任,回家服藥后無明顯效果。后又找專家,專家仍用同樣藥。只是把藥名改了一下。患者服后很快便治愈。
以上種種現象臨床醫生經常遇到。這說明心理狀態不但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有著重要作用,而且直接影響著藥物功效的發揮。藥物是一種客觀實體,應該說在相同條件下它對某種疾患的療效也是相同的,而事實卻并非完全如此。患者如果不信任某種藥物,即使是對癥良藥,用后療效也可能甚微。而服用他信任的藥物,即便是一般藥物,卻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的醫生開相同的藥物處方,由于患者對醫生的信任程度不同,療效也就可能有所差異。這也就是為什么有的醫生開的只是“安慰劑”,而效果卻頗佳的原因了。
那么,為什么心情不佳會影響藥效的發揮呢?科學分析認為,患者心情欠佳時,人體抗御疾病的能力減弱,細菌、病毒在體內繁殖力就增強,此時藥效的作用就相對地被削弱了。當患者心情愉快時,人體內氣血運行比較通暢,藥物有效成分相對暢達,因而療效就比心情壞時更強。
如果說藥物是治療疾病的種子的話,那么心理狀態就是這種子賴以生長、開花、結果的土壤。作為醫生。應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取得病人對自己的信任。作為患者,則應當保持樂觀的情緒、豁達的心態。如此這般,就能讓藥物發揮最佳療效,結出治愈疾病的豐碩之果。
平哮寧喘方治療支氣管哮喘
史鎖芳
組成:薤白射干麻黃全瓜蔞桃仁杏仁海風藤僵蠶枳殼冬花
主治:開泄豁痰,解痙平喘。主治發作期支氣管哮喘。表現為胸悶、喘逆、喉間痰鳴、咳嗽咯痰、痰白、口干、面晦唇暗、舌質暗紅或有淤斑,舌苔粘膩,脈弦滑等。
解析:支氣管哮喘多呈慢性反復發作,易致氣閉痰雍。正如明代雜病大家朱丹溪所謂:“哮喘……專主于痰”。故以薤白為君,開泄通陽、泄濁化痰。全瓜蔞寬胸開結、清化痰熱,射干利咽散結,麻黃、杏仁宣肺平喘降逆,共為臣藥。海風藤、僵蠶祛風止痙,枳殼理氣解痙,桃仁活血化淤,冬花止咳平喘,作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祛風化痰、宣痹定喘之效。
加減:臨床上哮喘表現復雜,故須辨證后靈活加減。若痰熱明顯,加黃芩、苦參等以加強清化平喘之力;若伴胸脅脹痛,可加柴胡、白芍疏泄肝氣;若濕濁較甚。可加藿香、佩蘭、川樸等芳化降逆;若見泛惡喘促,可加蘇子、桑皮、半夏、陳皮。降逆和胃;若見腹脹便秘。可加大黃、川卟通腑降逆;若頑痰膠粘氣道,可加海浮石、蛤殼、蘿皂丸軟堅化痰;若痰滯血淤較甚,可加白芥子、旋覆花、水蛭、川芎,加強入絡化痰化淤之力;若痙攣喘迫明顯,可加地龍、蜈蚣或全蝎以息風止痙;若痰滯久而化熱傷津,痰粘難咯,可加天花粉、蘆根清養生津;若見納差、便溏等脾虛之候,則,-j-j~蒼白術、黨參及二陳湯健脾助運,以杜生痰之源;若見腰酸乏力、老年喘哮、腎氣不足之候,則可加補骨脂、胡桃肉等補腎納氣,上以治標實,下以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