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百鳴
隨著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城市化已經成為全球不可扼制的大趨勢。農村人口向城鎮都市遷移的比率越來越大,這使得城市的交通、住房、衛生保健、公共安全和社會保障面臨著極大的壓力和挑戰。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資料,僅從1950年到1995年這45年間,發達國家超過百萬居民的城市從49個增加到112個。在發展中國家,這類城市的數量從34個增加到213個。專家們預計,到2000年,世界將有24個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到2010年,擁有2000萬人口的城市將達到25個;2025年,城市人口將占世界總人口的61%。
顯而易見,全球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將給人類健康帶來新的嚴峻考驗。人口密集、空氣污染、光化學煙霧、交通噪音、工業煙塵和有毒廢料、酸雨等等,都將給各種疾病的傳播和發生大開方便之門。飲用水缺乏、食品污染、垃圾清除不及時,也會給廣大城市居民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近年來,瘧疾、登革熱、傷寒、結核乃至霍亂的重新暴發流行,就與人口流動過快、居民密度過大,防治措施不夠得力有關。城市過于龐大、人口過于擁擠,還會帶來失業、住房狹窄、看病難以及居民情緒緊張、心情憂郁等一系列問題。有的專家特別鏟調,城市是性傳播疾病、呼吸道疾病孳生的溫床,城市化和工業化速度加快是目前全球氣候異常。厄爾尼諾現象頻頻發生,臭氧層減少變薄和大自然生命圈遭到破壞的罪魁禍首。正是因為化學農藥和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因為過度開發對自然生態不良的影響,因為城市人口密集對水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因為吸毒、賣淫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推波助瀾,艾滋病、大腸桿菌0157、各種肝炎病毒以及耐藥細菌感染才不斷地“脫穎而出”,成為今天威脅人類健康的元兇。
針對以上情況,世界衛生組織于10年前發起了“城市與健康計劃”,其主要目標是促使人們,尤其是城市管理者重視改善城市生活條件、醫療條件和衛生環境,并為此作出切實的努力。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又將“城市與健康”作為當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在該組織的推動下,健康城市活動已在全球迅速鋪開,目前全世界有1000多家城市參加了這個計劃。許多城市主動積極地投入這項工作,像加拿大的多倫多、澳大利亞的悉尼、德國的科隆、意大利的博洛尼亞等等。在亞洲,也有數10家城市投入了創建工作。我國的海口市、北京市東城區、上海市嘉定區、重慶市渝中區于1995年被世界衛生組織選為健康城市試點市(區)。1997年大連、保定作為第二批試點市也加入了這一行列。簡而言之,創建健康城市活動是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為解決城市化給人類健康帶來的威脅而提出的一項全球性行動戰略,其目的是通過這項活動最大限度地減少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生態危機,把城市建設成為健康人群、健康環境和健康社會有機結合的整體。一切為了健康,是城市建設、規劃和管理者應該達成的共識!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成為健康城市呢?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尚未就此提出具體詳細的指標,他們非常希望通過創建健康城市活動,探討制定出適合不同國情的實施細則。健康城市的管理者、建設者和全體居民都應該采取主動策略,通過人們自身的積極行動消除或減少工業化、城市化對人類帶來的危害,把城市建成一個能夠不斷地改善物質和社會環境,能夠不斷擴充新的公共資源,使人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得到有利健康的持續發展的整體。為了幫助世界各國推進健康城市的建設步伐,世界衛生組織于1996年4月頒布了健康城市的10條標準:
一、為市民提供清潔和安全的環境。
二、為市民提供可靠和持久的食品、飲水、能源供應,具有有效的清除垃圾系統。
三、通過富有活力和創造性的各種經濟手段,保證滿足市民在營養、飲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工作方面的基本需求。
四、擁有一個強有力的相互幫助的市民群體,能夠為了創立健康城市而努力工作。
五、能使市民一道參與制定涉及他們開常生活、特別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種政策決定。
六、提供各種娛樂和休閑活動場所,以方便市民之間的溝通和聯系。
七、保護文化遺產并尊重所有居民(不分其種族或宗教信仰)的各種文化和生活特性。
八、把保護健康視為公眾決策的組成部分,賦予市民選擇健康行為的權利。
九、作出不懈努力,爭取改善健康服務質量,并能使更多市民享受到健康服務。
十、能使人們更健康長久地生活和少患疾病。
應該說,圍繞這10條標準創建健康城市,是大有文章可作。如果真正實現了這10條標準,我們的生活和健康就有了相當的保證,就不會重蹈30年代洛杉磯煙霧的覆轍,不會讓日本水俁病的悲劇重新出現。我們的市民就不會時刻面臨堵車和黑煙的困擾,就不會擰開水龍頭接到的是混濁的銹水;我們的城市就不會垃圾遍地,臭氣熏天……
對于我們來說,健康城市是一幅前景燦爛輝煌的美麗藍圖,她帶給我們的是良好的長期穩定的生態環境,是干凈、安定的生活工作條件,是充足的、優質的醫療、預防、保健和康復服務,是高質量、高水平的幸福生活!健康城市是21世紀城市居民的理想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