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南
去一所中學采訪,教導處主任與我在校園里邊走邊談。
正是課間休息時,為尋找安靜,我和他便向教學大樓后面走去。正走著,忽聽得這位老先生大喝一聲:“別跑,你們是哪個班的?!”猛抬頭,只見三名學生飛一般地往前跑著,忽地轉了個彎就無影無蹤了。納悶中,卻見老先生緊走幾步,彎腰從地上揀起一支才燃去一小半、正冒著煙的香煙。他一臉嚴肅地朝孩子隱沒的方向吼叫:膽子越來越大了,竟敢在學校抽煙!我趨步上前,他余怒未消地道:這些小家伙,不知跟他們講過多少回了,不準吸煙,更不準在學校吸煙,就是聽不進,簡直無法無天了!這次,我非把他們幾個抓出來,讓班主任嚴肅處理……
這是筆者在一所中學親歷的一幕。為這事。后來我還打電話問過教導主任,是不是抓住了那幾個小煙民。他說沒有,這次算便宜他們了。不過他正在就學生吸煙問題起草一份處罰條例,若3次被發現或被舉報在校園內吸煙,作開除處理。我知道這位老先生是很嚴厲的,便提醒他:條例歸條例,還是應以教育為主,開除總不大好。他說,他也不忍心開除這些孩子,但不嚇唬嚇唬他們不行。
其實,中學生吸煙已經是個老話題了。當年洋煙涌入國門,一時間有人將其當作擺闊的稀罕物,有些中學生也學著大人的樣,偷偷地品嘗起來。隨著社會對中學生吸煙的日益重視,學校采取了一些禁煙措施。雖從未徹底杜絕,倒也的確確震住了不少小煙民。然而,成年煙民對孩子們無時不在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小煙民雖不敢大大咧咧地在學校在家里吸煙,但常在公共場所吸。于是,我們便時常能在街頭巷尾,甚至在被明文規定禁煙的公眾場所,看見一伙一伙中學生嘴叼、手夾煙卷的鏡頭。
筆者在一處公共廁所里,看見六七個中學生人手一煙,蹲在那里邊吸煙邊談論各自的所見所聞,不大的廁所內頓時煙霧騰騰。我笑問其中一名學生:這香煙味道真那么好?那孩子調皮地向另一孩子擠擠眼,道:“味道好極j?!甭韵蛹毮鄣男∈郑c手指上正冒著煙的長長的煙卷,顯得格外的不諧調。
更讓我吃驚的是,那次在公共汽車站等車,忽瞥見候車亭椅子上坐著3名學生,他們人人手里夾著細長的女賓煙卷,其中居然有一名女學生。在他們周圍的地上,已經落著好幾個相同的煙頭。顯然,他們既不像等車也不像等人。只是在此過過煙癮。那女孩子長得眉清目秀,很是靚麗的,抽煙時的動作顯然帶有模仿性。不時地與兩名男生推推搡搡,實在不雅。我忍不住地想:倘若這情景讓其父母,讓其學校老師看見,又會作何感慨?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有關部門在1991年提出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吸煙的倡議。至于各地政府,對吸煙問題更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從1994年12月起,上海市率先開始在公共場所禁煙,緊隨其后,北京、武漢、昆明等城市紛紛效仿,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禁煙活動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興起。然而,我國人口眾多,絕大部分又是農村人口,所以禁煙相對而言難度較大。最新數據表明,在發達國家人口中,吸煙率每年正以1.1%的速度遞減,而我國卻在以每年1.1%的速度遞增。衛生部部長陳敏章在前不久于北京舉行的第10屆世界煙草與健康大會上披露:中國仍然是世界上第一吸煙大國,世界上每3支香煙中,就有1支是中國人吸的。
另一個更為令人擔憂的事實是,中學生吸煙,基本上以“萬寶路”、“三五”等牌號的洋煙為主。這些煙主要來自于美國、英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上述這些國家的煙商在國內受到日益高漲的禁煙運動的抵制,因此,他們就向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以謀取高額利潤。那么,洋煙的主要消費者又是哪些人呢?調查結果顯示,主要是中青年煙民,其中32歲以下年齡段的煙民占50%以上。他們中甚至有些人,已成為一些牌號洋煙的固定消費者。尤其是有些青少年,他們對洋煙似乎情有獨鐘。這些小煙民并不知道洋煙是否真的比國煙好,只知抽洋煙有氣派、有風度。
在一所高級中學采訪時,一名高二年級的學生十分坦率地對我說:抽外煙,倒也不是因為它味道好,只是由于那煙往手上一夾,感覺就不一樣。至于到底如何“不一樣”,他就說不清楚了。這名學生還頗有些悔意地向我透露,他抽煙的歷史已有將近4年,從初二時就開始抽j。對他抽煙的事,父母早就知道,曾逼著他戒過幾次,但每戒一次煙,他的學習成績就要下降一大段,父母無奈之下只得由他去。一名年僅18歲的學生,居然已有了近4年的吸煙史,不能不讓人替他擔憂。而他自稱已有戒不掉的煙癮,這不由得讓人想到。當他到45歲的中年時,豈不是已有了30年的吸煙史?
在小煙民中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一個最讓人擔憂的事實就是,當這些孩子噴云吐霧的時候,顯然并不在乎吸煙對自己的生活和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正如有個中學生煙民所說的,他從來都沒有想到過吸煙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產生什么影響。恰恰相反,他倒是覺得吸煙能顯示男子漢的氣質。顯而易見,這名學生存在著嚴重的心理誤區!
我們或許可以為自己曹要求青少年不要吸煙而心中坦然。但對于眼下青少年中吸煙者比例又有所增長的現實,那模棱兩可的“不要”二字,是遠遠起不了作用的。必須有一天能夠告訴中學生們:你們吸煙,是違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