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生
撲熱息痛是家喻戶曉的退熱止痛藥,幾十年來解除了無數患者的痛苦,可謂藥物中的“功臣”。撲痛是醫生對她的愛稱,其化學名叫對乙酰氨基酚,又叫醋氨酚。
撲熱息痛與百年老藥阿司匹林相比,退熱作用相當,鎮痛效果稍遜。常規用量不會引起胃腸道出血。可用于感冒、發熱、頭痛、牙痛、關節痛、神經痛、月經痛和癌性痛。但沒有抗風濕作用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少數人服用后可有輕度惡心、嘔吐、蒼白、出汗,個別人可出現腹痛等副作用。劑量過大可引起肝損害,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酒精中毒者忌用,肝腎功能有損害者慎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3歲以下小兒應避免使用。
撲熱息痛療效卓越,但近年來由于利潤偏低而遭到了廠家的冷落。盡管患者需要、醫生喜歡,可賠本的生意是做不下去的。于是,一些藥廠看好撲熱息痛的市場需求,又掀起了撲熱息痛的新浪潮。百服寧、兒童百服寧、幼兒百服寧溶液、必理通、幸福止痛素、泰諾止痛片、泰諾滴劑、泰諾對乙酰氨基酚片、泰諾控釋片、泰諾溶液、兒童泰諾退熱鎮痛膜片等,如雨后春筍紛紛上市。以上品牌都是單一撲熱息痛成分的新藥。這些藥物作用是相同的,副作用肯定也是存在的。但少數品牌的說明書中,有關副作用和注意事項內容不全。為了安全起見,請你選用時別忘了本文開頭所介紹的副作用和禁忌證。
除了以上品牌的撲熱息痛制劑,還有不少以撲熱息痛為主要成分的復方制劑。如兒童退熱片(撲痛120毫克,撲爾敏0.5毫克)、加合百服寧(撲痛500毫克、咖啡因65毫克)、康利諾(撲痛500毫克、麻黃堿30毫克、撲爾敏2毫克)、散利痛(撲痛250毫克、丙基非那宗150毫克、咖啡因50毫克)、帕爾克(撲痛325毫克、氫溴酸美沙芬10毫克、苯丙胺醇125毫克、撲爾敏1毫克)、泰諾感冒片(撲痛325毫克、麻黃堿30毫克、氫溴酸美沙芬15毫克、撲爾敏2毫克)、幸福傷風素(撲痛250毫克、咖啡因30毫克、撲爾敏2毫克、維生素B13毫克、新福林5毫克)、銀得菲(撲痛325毫克、麻黃堿30毫克、撲爾敏2毫克)等。
希望以上的介紹能使大家正確認識百服寧、必理通、泰諾、帕爾克等藥物,從而做到心中有數、對癥服藥。這樣就能讓撲熱息痛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疏風清潤湯治療外感癢咳
史鎖芳
組成:桑葉牛蒡子杏仁蟬衣桔梗南沙參馬兜鈴金沸草白芍烏梅甘草
主治:疏風利咽、去癢鎮咳。治感冒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咳嗽、過敏性咳嗽及喉源性咳嗽。
解析:癢咳,乃咳嗽的一種特殊表現,多由冒風感邪、氣候多變或油煙、粉塵、異味、花粉等刺激誘發。清·高世拭曾云:“若喉癢而咳是火熱之氣上沖也,火欲發而煙先起,煙氣沖喉,故癢而咳”。癢咳之癥,既不同于風熱犯肺證,又與燥咳有根本區別。方選桑葉辛甘化風,善平肝風;牛蒡子能“潤肺解熱、散結除風、利咽喉、理痰嗽”(《本草綱目》);馬兜鈴善于泄肺中郁火;杏仁潤肺降氣;桔梗配甘草為《傷寒論》中的甘桔湯,其利咽解毒、去癢止咳力勝;蟬衣味甘性涼,既可疏風泄熱,宣肺治外風。又能平肝解痙治內風,有緩解氣管平滑肌痙攣和抗過敏作用;金沸草味辛,能宣散肺氣,和中化痰理嗽;白芍與甘草同用,酸甘合化,滋養肺津,可緩急、止痙、鎮咳;沙參、烏梅養肺生津,烏梅還具有良好的抗過敏作用。諸藥合用,共奏疏風清潤、去癢鎮咳之功。故為外感癢咳驗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