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坤
近年來,西南交通大學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條常導磁懸浮列車實驗線,并成功地進行了載人試驗。1997年,它的樣車“未來號”磁浮車參加了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輝煌的五年成就展”。這是繼德、日、美、前蘇聯和韓國以后第6列研制成功的磁懸浮列車,標志著我國磁懸浮列車技術正邁向國際先進水平。
磁懸浮列車是利用超導電磁鐵與感應磁場之間產生相互吸引或排斥力,而使列車懸浮在軌道上,然后再運用線性電動機的原理產生推力,使列車作無噪音、無摩擦的運行。它可通過懸浮、起動、加速、轉彎、減速、停車、下落等運行環節完全實現自動控制,并做到準確無誤、安全可靠。它高速前進時,只能聽到輕微的嘶嘶聲,就像一架超低空飛機貼近特殊的軌面飛行,除了空氣摩擦外,沒有其他阻力,可達到陸地交通工具前所未有的高速。在理論上,這種列車時速可超過500公里。在實際應用時,它的速度可分為低速、中速、高速幾檔。低速磁懸浮列車的時速在125公里以下,主要用于市內公共交通。中速磁懸浮列車的時速在250公里左右,主要用于市郊交通。而高速磁懸浮列車的時速在500公里左右,主要用于城市間的交通。
磁懸浮鐵路已具有高速、安全、平穩、無震動,不污染環境、節省能源等諸多性能,將展現出無比的優越性。據有關測試表明,磁懸浮列車在以時速500公里的速度運送一名旅客所消耗的功率僅為飛機的60%。因此,有關專家稱:“磁浮列車將是未來最理想的交通工具之一,是短途飛行的主要替代工具。”
長期以來,德國在磁浮列車技術的研究領域里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如列車在運行中產生的噪聲比一般的小轎車還小。在1994年3月,德國政府決定修建柏林至漢堡間285公里長的世界第一條高速磁懸浮鐵路,計劃10年建成,最高時速400公里。屆時,兩個城市間的旅行時間將由現在的3個半小時縮短到1小時以內。日本政府也在致力于開發磁浮列車技術。日本磁浮列車的最高試驗速度每小時達到517公里,這種風馳電掣的高速火車,被人們譽為“炮彈火車”。
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在考慮發展我國交通運輸系統時,應結合我國國情,發展高速、節能、少污染、占地少的公共交通系統,而磁懸浮列車正是能滿足這樣要求的較為現實的新型交通工具。它的發展將會大大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的發展,也可帶動一批新興企業的成長。1997年10月30日,我國第一條磁懸浮列車旅游線在四川青城山正式啟動,預計“九五”末期,人們可望在青城山旅游區乘坐國產的磁懸浮列車旅游。在遠期規劃中,有關專家建議,在上海——杭州之間,再建造1條超高速磁懸浮鐵路。這條鐵路建成后,從上海到杭州只需20多分鐘的時間便可抵達。
科技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展望二十一世紀,磁懸浮列車必將飛駛在世界越來越多的鐵路線上。
(責任編輯/錢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