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鳳軍
在美國、前蘇聯兩極世界對峙時期,兩國政府為了能夠憑借強大的核威脅力量,獨霸世界,曾不惜血本,耗費巨資,建造了龐大的“核武庫”。時至今日,這些“核武庫”中的大部分成員已經到了退役年齡。但是這些“核垃圾”并沒有悄然退出核陰霾的舞臺,相反卻成為了威脅人類安全的污染源。
目前處理這些廢核燃料、核彈頭及核潛艇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將它們埋葬于大洋深處的“海底核基地”。西方國家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有50座這樣的基地,僅俄羅斯在新地島和日本海就有5個。據正式消息稱,僅美國投入到這些核基地中的固體核廢料、核事故彈頭和核反應堆集裝箱已達87000個,俄羅斯大約也有約2000個。喀拉海就是最大的核葬場。在這里有15艘軍艦和6500個固體核廢料集裝箱、一艘失事的核潛艇、16座反應堆(其中有7座反應堆未拆除核燃料)沉入海底。事實上,把這種核垃圾埋葬于海底的處理方法是非常愚蠢的。因為一般的集裝箱大約10年后就會被海水腐蝕,水泥固體的集裝箱也只有30年的壽命。所以有關專家正竭力呼吁人類不要再做這種自欺欺人的蠢事,因為這些被深埋海底的核垃圾如果不再采取必要措施,那么,不久的將來,凡在設有“海底核基地”的海域終將會發生生態災難,屆時海里的動植物將會遭受滅頂之災。
幾年前,俄羅斯的導彈潛艇K-219墜沉于百慕大群島海域5500米的深處,艇上裝備有50枚核彈頭,其放射物已滲入大西洋。前蘇聯沉沒在西班牙和法國近海的K-8核潛艇,艇上裝備有兩座核反應堆和10枚核彈,已給西班牙和法國的部分海域造成了嚴重污染。按照有關專家預測,這種污染還會持續數千年時間,其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受到核輻射的各種海生動植物,最后將全部被擺上人們的餐桌,給人類帶來致命的“回報”。而且,這些埋葬于大洋深處無人守護的“海底核基地”,不可能拒絕各國恐怖分子利用現代化的潛水器材的“光顧”,從而輕而易舉地帶回一些從事恐怖活動所需的:“核紀念品”。在挪威海域1685米的水深處,現在還安詳地躺著前蘇聯1989年沉沒的“共青團員號”核潛艇。艇內存有116公斤放射鈾、兩顆魚雷核彈頭、6公斤多的钚-239核原料。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有“不速之客”光顧這艘核潛艇的跡象。
面對這些來自大洋深處的現實威脅,人們不得不再次考慮海底核垃圾的處理問題。從1991年開始,俄羅斯工程設計局的專家們就試圖用堵塞的工藝來防止海底核污染繼續蔓延,但結果卻是把數百萬美元扔進了大海,也未能解決任何問題。因此,俄羅斯就試圖將它們重新打撈上來進行處理。然而極為不幸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被深埋的核垃圾已經出現了被海水腐蝕的現象,這就使傳統的打撈方法受到新的挑戰。1993年,俄羅斯曾試圖采用一種新的“吸著法”進行打撈。但是這種方法不僅同樣危險性大,而且費用巨大。這種吸著劑每公斤高達100萬美元,而打撈一艘“共青團員號”這樣的艦艇至少需要9噸,如此昂貴的打撈費使得任何一個“唯利是圖”的承包商只好望艇興嘆,因而這一打撈計劃最終胎死腹中。看來這些無人守護的海底核垃圾還得繼續在水下呆上一段較長的時間。或許它們正在以這種方式默默告誡人類:銷毀它們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再制造它們!
(特約編輯袁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