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 實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信息的時代,而信息時代則以高科技為先驅。然而,就在高科技為人們提供了許多便利的同時。由于一些人利欲熏心,利用高科技犯罪現象也日益嚴重。因此,務必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偵碼器的黑色行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大哥大”不再是富貴者的寵物。而已成為中國公民較為普通的通訊工具,特別是在沿海開放城市更是屢見不鮮。然而,當你手持“大哥大”站在鬧市街頭旁若無人地享受現代文明時,你可能不會想到,罪惡的偵碼器正在行動。
所謂的偵碼器是一種高科技產品,是“大哥大”的孿生兄弟,只要用戶的手機一開,它就能夠在空中接收模擬移動電話網中某一基地某一信道的電子信號。并準確讀出該信道手機的識別號與電子串號,立即就能在顯示器上顯示和在打印機上打印出來,從而達到在空中竊取用戶移動電話密碼。最后實現并機的目的。
日前,這種犯罪現象愈演愈烈,犯罪分子的作案動機不再是“我用電話你付錢”的簡單模式,而是向色情和獲取暴利方面發展。據有關人士透露:某些國際聲訊臺美其名曰為“國際交友熱線”,實則是收費奇高的色情臺。有的竊碼者還與海外的聲訊臺達成“協議”。撥打該聲訊臺的話費按比例由聲訊臺返還給犯罪嫌疑人所注冊的公司。
由于數額不菲的巨利誘惑,于是有些人不惜鋌而走險,在偵碼器上大作文章。
1996年10月,深圳警方偵破了以林翰斌為首的用偵碼器實施犯罪的團伙。這伙犯罪者的手段是,林翰斌與藍某攜帶一部空中偵碼器,一臺電腦打字機,多次乘出租汽車在深圳和廣州的市區漫游,發現有人使用手機,就立即用偵碼器對準那人的手機竊取手帆密。碼。林翰斌等竊取密碼后,先進行篩選整理,分別輸入12部ICC衛星移動電話,然后又雇用3名湖南人,在午夜時分用上述12部電話撥打設在諾福克島和委內瑞拉的國際聲訊電話,最終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深圳警方提供的一組數據表明,此案竊取了27個省市、共3萬余臺的“大哥大”密碼。僅深圳一地被盜打的電話就達3075部,話費高達2675萬元。
金融業的罪惡之
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在中國金融界備受青睞,率先在中國實現電子計算機業務網絡系統,向著現代化信息社會邁出了具有歷史性的關鍵一步。可是,某些心存不良之人和犯罪分子,卻把罪惡之手伸向了電腦,演繹出一幕幕的丑劇、惡劇和悲劇。
1986年7月,中國銀行深圳分行蛇口支行。
港商李先生持本人的存折來到蛇口支行要提取1000元人民幣。微機操作員打開業務往來數據庫查詢,誰想李先生的存折記錄幾乎為零,存單上的2萬元人民幣和3萬元港幣不翼而飛,操作員一愣:“是不是電腦出了故障?”他連忙鎮定了一下情緒,重新查詢,仍不見李先生的兩筆存款記錄。港商不由愕然:“難道電腦電‘貪污?”操作員也覺得此事蹊蹺,便及時地向領導作了匯報。后經偵查方得結果,原來是該行電腦主管陳新義伙同出納員蘇某,共同在計算機上做了手腳,將港商的款項記錄移植到自己的名下,從而達到貪污的目的。
此案系我國首例利用計算機犯罪案件。此后,中國大陸金融系統利用計算機犯罪案件屢見不鮮,且作案手段日趨技術化、多樣化,作案地域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遍及大江南北20多個省市。
據國家權威部門統計,近年來全國金融部門共發生利用電腦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等犯罪案件數百起,涉及款項達數億元,最高的一筆款額高達1500萬元。
形形色色的網絡犯罪
1996年年底,曾以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享譽文壇的著名作家徐遲在武漢跳樓自殺而死。這位著名作家因何自殺,一時間成為人們面前的另一道“哥德巴赫猜想”。正當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徐遲的密友馮亦代提出了一種原因:徐老棄世與國際互聯網絡大有關聯。徐遲曾對馮說,人類不久將要遭難,甚至會毀滅?,并說這是國際互聯網絡告訴他的。
這絕非危言聳聽,因為在國際互聯網絡中,確實存有邪教魔學恐嚇信息,他們通過互聯網把一些世紀末的頹廢觀念和荒誕不經的“通天法術”傳遞給遍布世界的網絡工作站。
隨著電腦網絡的迅速普及,網絡犯罪也變得五花八門。除去電腦獨立用戶所具有的金融犯罪、色情犯罪外,網絡犯罪,還有誹謗、販賣非法物品、欺詐竊取或破壞商業機密等犯罪特點。
可以說,電腦網絡在傳遞文明的同時,也在傳遞罪惡,甚至比—般的刑事犯罪更有隱蔽性和殺傷性,更應引起人們的警惕。
綜上所述,種種高科技犯罪給我們的社會治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據有關專家預測:到本世紀末,隨著高科技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日益普及,利用高科技手段實施犯罪的現象將日益突出,一個嚴峻的現實已經擺在人們的面前——高科技的安全保護問題,將會成為全球性、跨世紀的課題。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