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貽坤
眾所周知,自前蘇聯解體后,美國成了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為此,山姆大叔好不得意,頻頻在國際事務中借民族、貿易、人權、武器擴散等問題指手劃腳、橫加干涉,以謀求建立一個由它領導的單極世界的格局,充當世界霸主。然而,事情的發展并不如其想象的那樣順利,中東和平進程問題、朝鮮半島問題、北約東擴問題、印巴核試驗問題、還有防不勝防的恐怖主義問題等等,這些都令其大傷腦筋,忙得焦頭爛額。山姆大叔幾乎成了全球的“消防總司令”,哪里有“戰火”,唯恐影響自身的霸主形象和切身利益,便匆忙前去“滅火”。尤其近一個時期來,試圖充當地區霸主進而控制中東石油輸出的伊拉克,以及前蘇聯解體后仍有強大軍事力量的俄羅斯等國,都敢于對美國說“不”,對美國這個世界級的霸主構成了現實和潛在的威脅,也使美國在推行其全球戰略中受到了極大的阻礙,一度曾陷于無所適從的尷尬境地,好長一段時間找不到感覺。然而科索沃危機的爆發,給美國實現其全球戰略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透過世界版圖,縱觀美國妄圖一統天下的全球戰略,人們不難發現,科索沃對美國來說至關重要。科索沃是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省,毗鄰亞得里亞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一旦駐軍科索沃,向東可直逼俄羅斯領導的獨聯體,契入其薄弱環節,最終瓦解俄羅斯對獨聯體的控制,打破冷戰時期美國、前蘇聯劃分歐洲勢力范圍的格局,達到北約東擴并控制該地區的目的;向南則可謀求北約力量直插中東,掃蕩伊拉克、伊朗等敵對西方的勢力,從而以此為突破口,打開美國利用北約干預全球事務的通道,最終實現其建立世界霸主地位的戰略圖謀。因此,科索沃危機一出現,美國就以維護歐洲安全為由積極插手,并強迫南聯盟米洛舍維奇總統前往法國的朗布依埃,與一心要獨立的科索沃阿族分離主義者舉行和談。其實,促成雙方談判只不過是美國掩耳盜鈴的慣用伎倆,因為,以西方國家為主組成的前南問題國際聯絡小組已對談判的時間和內容都作了嚴格的限制。美國在談判開始前便聲稱,聯絡小組提出的“和平方案”中80%的內容不容談判,雙方只能就一些細枝末節進行討論。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根本不是什么談判,而是美國想利用這一形式,找一個出兵的借口而已。
美國為什么對談判只重形式不重結果呢?克林頓政府的如意算盤是,此舉成敗與否,都能達到北約兵臨南聯盟之效。如談判破裂,北約可出動飛機轟炸南聯盟,逼其就范;如達成了協議,北約3萬軍隊將以“維和”名義進駐科索沃,形成在弱國屯駐大國強兵之勢。用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的話說,北約駐軍其實是借“維和”之名強占一國領土。對美國而言,為實現其全球戰略,科索沃作為一個突破口勢在必奪。果然,3月19日談判破裂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毫不猶豫地向南發動了大規模的空襲。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東進態勢,承受巨大威脅的俄羅斯也深感科索沃的重要。因此,自去年2月科索沃危機爆發以來,每當科索沃局勢發展到危機關頭,俄領導人均迅即作出了異乎尋常的強烈反應,其立場之強硬超過了對伊拉克危機的態度。3月24日,欲前往美國訪問的俄總理普里馬科夫在大西洋上空獲悉北約已向南聯盟發動了空襲的消息后,立即將專機調頭返回莫斯科;抱病在身的俄總統葉利欽也于當日緊急召開了軍政首腦會議,發誓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幫助南聯盟;俄杜馬主席及國防部長等也紛紛發表聲明,譴責北約的軍事行動,并聲稱要向南提供軍事援助;同時,俄宣布中止與北約的合作關系,并驅逐了兩名北約在莫斯科的官員。
面對美國及其北約盟國連續的空中打擊,南聯盟軍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已擊落了多架戰機,包括當今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美國F-117隱形戰斗機。只要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南聯盟殊死抵抗,就一定能夠抵御北約的侵略,捍衛自己領土的完整和尊嚴,使美國企圖利用科索沃來實現其全球戰略的幻想徹底破滅。
(特約編輯/潘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