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 云
大海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最早的故鄉,然而在海洋深處還有一個神奇的世界鮮為人知,正是這個神奇的世界,吸引著無數探險家們想去探索那里的奧秘。
早在60年代,兩名美國軍人乘坐“德里亞斯特”號深海潛水器,首次成功地下潛到太平洋關島附近的查林節海淵。并在10000多米深的海底意外地發現了一種比目魚,從而證實即使在海洋的深處同樣有脊椎動物的生存。90年代初期,日本的“海溝”號遙控潛水器再次潛入查林節海淵,首次拍攝并且傳回了海底深處有生命活動的圖像。前不久,美國又在蒙特雷水域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深潛試驗,并投入試驗了“深潛”一號潛水器。這種潛水器不僅能夠潛入海洋的最深處,而且能在水下垂直下潛或上浮,并做各種翻滾動作,甚至在海面上飛行。這次試驗被認為是一次劃時代的事件,因為深海潛水與航天開發一樣充滿著危險和挑戰,當潛水器下潛到6000多米的深處時,由于海底的巨大壓力,兩三毫米厚的鋼板容器會像雞蛋殼一樣容易被擠碎,而水壓也會損傷人的內耳、肺部等器官,因而潛水員在出水前必須經過緩慢減壓,以清除溶解在血液之中的氮,否則就會患上一種致命的減壓病。為了克服這些天然的屏障,人們一直在研究適合深潛的器具。隨著潛水器技術的進步,人們已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廣闊的海底原來并不是一馬平川,那里不僅有足以容下喜馬拉雅山脈的海溝,而且還有一條綿延50000多公里,橫臥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的巨大的海底山脈??茖W家們還發現了一種奇特的景觀——熱泉。它是火山爆發后形成的副產物,熱泉附近不僅有難以估量的礦產物,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漆黑一片、水溫高達三四百度的熱泉附近竟然還發現了一些靠吃硫化物生存的管狀蠕蟲等動物,從而證明了地球上最早的有機物可能是由化學而不是由光來合成的。熱泉口附近還有一種耐熱細菌,科學家可以從中分離出一種對遺傳工程研究和制藥業都非常有用的DNA聚合酶,這種酶可以加速聚合酶的鏈式反應,從而誕生一項新的生物技術,使科學家們能夠把各種動植物的DNA迅速克隆出萬億個復制品,這對改善動植物的品種質量、挽救瀕臨絕種的動植物發揮重大的作用。
目前,人們對海洋物種數量的估計已經猛增到1000萬種以上,比過去推測的20萬種多出了50多倍。如此繁多的生物種類對傳統的科學理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改變了人們對生物多樣性的看法,研究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網可以為人類提供更加豐富的海洋食物資源。盡管人們對海洋的認識已有很大的進步,但現在還很不充分,至于對深海資源的開發利用,更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為此,許多沿海國家都把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作為自己的經濟發展戰略和基本國策之一。專家們預計,今后幾十年的海洋開發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將會大大超過航空和航天事業所帶來的好處,21世紀將是海洋的時代。
(責任編輯/錢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