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流
張某是某縣第一中學的教師,又是有名的“一枝筆”。他的文章多針貶時弊,常見諸報端、雜志上。由于他的文筆犀利,故某教育局領導總覺得張某的文章是對己而發,因此對張某很“感冒”。最近,張某在省級教育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當前教育收費存在的問題》的學術論文,其中提到“某縣”(注:張某在原文中未指明具體的縣)教育局把一大堆所謂“鄉土教材”和“復習資料”攤派到每位中學生身上。縣教育局長頓覺渾身是刺,便偽造“舉報信”,說張某多次收受學生送禮、請吃,并迫令第一中學的校長在全校大會上公開點名批評張某目無組織紀律。不久,張某被調至一偏僻鄉村的初中任教,其“優秀教師”的稱號也被取消。此外,縣教育局還給予了張某嚴重警告處分。張某一氣之下,將縣教育局長訴至法院。《教育法》第七條規定:“教師享有下列權利:……(二)從事科學研究、學業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五)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對教師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新刑法第254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院經多方調查取證和開庭審理認為:教育局局長的行為顯然觸犯了上述法律條款的規定,故最后判決將縣教育局局長拘役6個月。
(責任編輯/劉祖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