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自己孩子的規則意識處于何種水平嗎?
請您根據孩子的日常表現回答下列問題。每題只可選一個答案,請在您選的答案上劃。計分方式見后說明。
1出門玩不和家長打招呼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2在戶外玩,沒有家長督促不能按時回家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3沒有家長督促不能按時起床或睡覺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4找借口不上幼兒園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5發現要遲到時的態度
A無所謂 B一般 C著急
6因病不能上幼兒園時的態度
A無所謂 B一般 C著急
7在幼兒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8在家下棋輸了就耍賴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9大人講話時隨便插嘴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10使用完圖書或玩具不能放回原處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說明:答A得1分,答B得2分,答C得3分。得分累積結果在24分~30分之間顯示孩子的規則意識較強,待孩子入學后可根據學校要求及時引導。得分在17分~23分之間顯示孩子的規則意識一般,您應注意有計劃地加強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得分在10分~16分之間顯示孩子的規則意識較差,需要引起您的重視。
什么是規則意識呢?規則,就是規定出來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規則意識即是遵守這些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態度和習慣。規則意識較強的人,自律精神也較強,較容易適應群體生活。
大多數孩子在入學前主要呆在家庭或幼兒園,過的是一種相對自由,關愛較多,拘束較少的生活。進入小學后,孩子好像一下子掉進了規則的海洋,不但接觸的功課里充滿各種符號的學習規則,而且每天的在校生活也被規則控制著。如課間只有10分鐘休息;課時安排較緊,上課回答問題只能舉手,有時甚至舉了手也回答不上;下課后,活動場地有限,又不能在樓道里大聲喧嘩,甚至入廁、喝水都需要排隊等候……孩子們感到受拘束多,很不自由,相比以前的生活產生了較大的心理落差。
為使孩子能愉快、積極地適應學校生活,家長應首先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然后再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并在孩子入學后,及時與學校溝通,配合學校要求,力爭使教育做到持之以恒。
下面提供一個教養建議,供家長參考。
1講講規則的用處
讓孩子了解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例如,人們要遵守交通規則、游戲規則、競賽規則。家長可以時常反問孩子,如果不遵守規則會怎樣?讓孩子設想違規的后果,引起他對執行規則的重視。
2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家里,物品用后要歸回原處;離家出門要和家人打招呼;按一定的時間作息(定時進餐、睡眠、起床)等。
3培養執行規則的技能
有時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但仍會時常違規。如有時“起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動作太慢,不得要領。那么,家長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尋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規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4培養自律精神
他人制定的規則是強加的,屬外力約束,而自己制定的規則有內省成分,易于自律。您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庭規則,以便共同遵守。例如,進別人房間前要先敲門;下棋、玩游戲要按規則決定勝負;說錯話或做錯事時要禮貌道歉;看電視時不要干擾別人。即使家長違規也要自覺受罰,讓孩子懂得規則的嚴肅性。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您的孩子入學后能愉快、自如地在學校這個規則的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