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絕對權力在中國的百年流變

1999-04-29 00:00:00李一蠡
炎黃春秋 1999年12期

在公元2000年到來之際,回首20世紀,用思緒萬千四字來形容現代人的感受,已顯得過于“陳舊”、“老套”。然而,當世界變化如此迅急的今天,我們這個以歷史悠久而自豪的民族,受歷史因襲之累,“陳舊”、“老套”的東西,又怎樣一再地拖著我們過去一百年追趕世界的腳步?

這是一個令現代中國人感到特別沉重的話題——既感到歷史負擔的沉重,更感到歷史責任的沉重。

歡慶新中國光輝的50華誕之后,回顧百年來先人們走過怎樣艱難蹣跚的腳步,或許也有助于思往追來,悟往知來。

內憂外患百年前 秋風落葉下長安

整整一百年前的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中國正值一個大動亂時代。首先是,已“親政”13年的光緒皇帝由于在兩年前(1898年)采納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政治設計,頒詔變法,準備仿照西方體制,廢科舉、建學校、改官制、興實業、立憲法、設議會,最后達到伸民權、抑君權的改革目的。這樣的變法,是幾千年來中國所未有,一時舉國震動,世界矚目。變法之所以得到包括皇帝在內的一部分當權的封建上層的支持,是國內外諸多條件交互作用下,社會各種力量開始急劇分化改組的結果。鴉片戰爭后的半個世紀以來,外侮內患連綿不絕,特別是甲午之戰,竟意外地敗給了一向以中國為師、幾十年前曾同樣被西方國家欺凌的日本,進而被迫接受日方提出的割讓臺、澎、遼東,承認朝鮮“獨立”,賠款白銀二億兩,允日貨一律免稅等條件苛刻至極的《馬關和約》。這個奇恥大辱對中國震動之大,簡直超過了鴉片戰爭的敗績。一片嘩然之余,又不能不引起追根溯本的反思。朝野上下,包括封建營壘中相當多的人,在追尋中日強弱易位的原因時也不能不承認,日本之強,強在它的明治維新,維新不過二十多年,竟使它通過中日、日俄兩場戰爭的勝利,迅速升位于列強之林,而形成與中國的巨大反差。于是變法之聲沸沸揚揚,成為多數知識分子的共識,變法與否,已成為民心得失國家存亡的問題。這就是為什么恰恰在甲午之戰(1894年)后四年,出現了戊戌變法。

但是,這一改革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反對。前此曾垂簾聽政26年的慈禧,到光緒十三年讓皇帝“親政”,又由她“訓政”二年,然后名義上退居深宮,卻仍以愛新覺羅家族老家長身份,做著皇帝監護人和帝國實際掌權人。眼見光緒的變法越來越“違背祖宗家法”,她把光緒召進頤和園,嚴厲申斥一頓之后幽禁起來,實際廢掉了在位皇帝。繼而仍以光緒名義發布“上諭”:“再三吁懇慈恩訓政”,就是說懇請她再次“訓導”皇帝,代掌國家大權。同時,密旨搜捕維新派大臣,“準就地正法”??涤袨椤⒘簡⒊幼?,譚嗣同等六人被殺。戊戌變法僅僅實行103天便在刀光血影中夭折。

轉過年來(1899年)的春天,以“拜神壇練神功”聚會的義和團起義,燒教堂,殺洋人,拆鐵路,扒電桿,毀掉洋務派、維新派建立的“念洋書”的學校,舉凡帶“洋”字的都在橫掃之列,到年末,已屢敗清軍,人數迅速膨脹到百萬。而逃到海外的康有為則成立“?;蕰?,以策動保光緒反慈禧的新政變,并抵制孫中山的革命,已在國內外建立了103個支會,連清朝在職官僚也有人參與。而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則于這年聯合哥老會、三合會首領聚會于香港,總結三年前廣州起義失敗的教訓,準備壯大勢力,再次發動武裝起義。

又次年(1900年)夏初,八國聯軍以保護使領館和傳教士為名,由大沽口登陸,對義和團運動進行武裝干涉。慈禧對義和團始用終棄,她曾企圖利用團民抵抗洋兵,及至天津、北京相繼被八國聯軍攻陷,出逃中的慈禧又下令剿殺義和團,向洋人謝罪求和。清廷以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合當時每一中國人一兩)白銀等條件,簽訂《庚子和約》,換得洋人退兵。

自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一度攻占北京以來,這是北京第二次失守。歷遼、金、元、明、清五朝傳下來的神京帝闕,被洋人肆意糟蹋,而除被劫掠的無法計值的文物珍寶以外,此次賠款數量之巨,也為世界史上所僅見。如此敗績,使“天朝”顏面掃地以盡。特別是在它的子民心目中,這樣腐敗無能的朝廷已經成了中華民族身上一個贅疣乃至癌瘤。革命的地火,已日甚一日地躁動運行,將要噴突而出。在內憂外患交迫之下的大清帝國,至此已是“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一片搖搖欲墜朝不慮夕之勢。

這一切說明,中國的舊文明舊制度,已經落后于世界的發展,主客觀形勢要求中國必須在新制度下開始其新的文明時代。

而20世紀的中國,就是在這樣形勢下開始她這一百年的首頁歷史的。

古老國門轟開易 傳統思想開化難

但是,帝國興替,朝代存亡,在中國史上已演出多次,而傳統思想,即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的“道”,亦即慈禧念念不忘的“祖宗家法”,卻大體一以貫之,總是在新的國號下,繼續作為統治者的意識形態牢固保存下來。

20世紀的中國,難道還要一再地重復這樣的歷史?

不幸的是,回顧這一百年,我們卻不能不承認,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這個一以貫之的“道”或“家法”,卻“萬變不離其宗”,不斷以不同的外在形式重復著它的實質。鴉片戰爭以后,國門屢被轟開,這扇國門的不中用甚至大大出乎洋人意料;而適成對照的是,中國宗法思想的森嚴大門,卻遠比國門難以轟開!這背后,存在著悠久而特殊的淵源和背景,我們通?;\統稱之“國情”。

中國處于20世紀初的危殆局面,概括原因,不外兩個:一是西方的飛速發展對中國的嚴重挑戰;一是中國的固有傳統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嚴重不適應。這就很自然地引起了普遍憂慮和爭論,爭論的焦點也就很自然地歸結為如何適應潮流,追趕時代,引發了一場中學西學之爭,最后落到體制之爭——是堅持已由西太后等表演得淋漓盡致的封建家長式人治體制呢,還是建立已由西方列強充分顯示其優勢的商品經濟和民主政治體制?而且,又很自然地由思想認識之爭演變為政治斗爭乃至武裝斗爭。

中國人特別是漢人,自古以來就被灌輸以大華夏主義觀念??鬃泳陀芯涿裕骸耙岵恢\夏,夷不亂華”。裔指四周邊遠之地;夷指華夏以外的國家或民族;意即不可以用周邊國家那一套東西來淆亂華夏文明。孟子說的就更明白:“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也”。就是說,在文明的傳播上,只能是華夏為中心,化育四方,澤被天下,而絕對不能顛倒。在“圣人遺訓”的影響下,兩千余年來,“華夷之辨”、“華夷大防”觀念,在我們這個文明古國里根深蒂固。而正是由于以曾經擁有高度文明而頑固自矜,使得自身的文明反而成了自身的沉重包袱,成了吸收新鮮的異質文明的頑固障礙。這一歷史現象所蘊含的辯證法,十分值得我們這樣歷史悠久的民族深深回味反思。

以希臘、羅馬為文明源頭的歐洲,受著古代城邦經濟商業比較發達的影響,其為數眾多的城邦國家之間不能不互通有無,而很少有經濟封閉而能長期自給自足的。與這樣的經濟相適應,希臘、羅馬所奠基的貴族民主共和政體也自成源流,影響著日后歐洲政體的發展。這是歐洲文明后來居上的歷史原因。

其間,為資產階級登上舞臺中心創造條件的歐洲文藝復興,發揮了極大的歷史促進作用。那是一場人文主義啟蒙亦即思想解放運動,一次為期四百多年的思想、理論和文化的務虛,一次大破大立的過程。破的是對君權神權二位一體的封建“人治”的迷信,立的是高揚人性和人的價值、人的創造性和創造力、人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權利等人文精神。這一破一立,使西方得以領先確立和發展近現代經濟政治制度,從而推動了科學和工業的發展,導致世界強勢的迅速西移。正如《共產黨宣言》(1848年)所說:西方“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而“資產階級……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蔽鞣劫Y產階級就這樣對整個世界提出一個嚴酷的挑戰:要么像俄國、日本那樣效法西方,變法自強,加入列強之林;要么被征服吞并,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一段帝國主義或殖民主義史就是這樣發生的。晚清所面臨的就是這一世界性挑戰。

而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已進入書同文、車同軌、大一統的封建專制國家之際,西歐的相當多地區仍處于穿著獸皮居無定所的新石器時代(見《高盧戰記》)。直到明清接替時,中國的總體國力仍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統一多于分治,曾是中國具有驕人文明的重要原因。然而這一驕人的優勢同時又孕育著向劣勢轉化的條件。因為,對于一個統一的封建帝國而言,維持統治的最好方式,就是維持其眾多人民長期處于分散的小農經濟狀態,把被統治者牢牢束縛在三畝地一條牛的狹小利益圈中,從而盡管國土廣大,每一個子民的思想天地卻十分窄小而封閉,便于實行“將欲治之,必先愚之”的政策。從先秦到晚清,一直嚴厲實行所謂“重本抑末”(即重農抑商)政策。而“重本”與“抑末”是中國帝王術中的一項“兩手策略”。打擊、壓制和分化商人,使之存在以便貨暢其流,卻又不能叫他們“富可敵國”從而威脅封建國家。于是往往中小商業難成氣候,巨商大賈則或被加罪查抄,或被收買成為官商,甘為封建階級服膺并成為利益共享者。著名的晉商徽商,都是這樣隨封建制度的衰落而衰落的。這就是為什么很早就出現了一定工商業文明的中國,卻一直誕生不出近現代資產階級的原因。

這樣,到近代,中國就不能不是以老大的農業國對抗年輕的西方工業國,以衰落期的封建主義對抗上升期的資本主義,以大刀長矛加“神機營”對抗船堅炮利的侵略者。如此情勢,戰事未啟,勝負已分,雖上有老謀深算者如慈禧、李鴻章、袁世凱,下有英雄無畏的大清炮隊和袒身肉搏西洋武器的義和團壯士,失敗受辱也是絕對無可避免的了。

然而,在中西對比的嚴酷事實教訓之下,難道慈禧之類頑固派就真的那么不明事理,連某些有利國家的經濟變革也一概拒絕?不是的。

晚清一幕小喜劇 慈禧居然行“新政”

事實上,從十九世紀末,就幾乎同時形成了幾種主張效法西方、救國圖強的政治勢力,大體分為洋務派、維新派、革命派三個不同派別,并已各自公開和秘密運作了。在多種勢力并存互比下,清朝統治者的策略是,從自身利益出發,有利用有打擊,區別對待。只不過在選擇利用何者和利用的方式、程度上,慈禧與光緒意見不一,而共同點則是以讓步,即改良,躲避革命。

洋務派是一些較開明的官僚和部分民族工商業者的松散聯合體,其代表人物是魏源、林則徐、馮桂芬、文祥(滿人)、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兩三代人,主張“中體西用”。他們認為中國只是弱在技術上,而不承認弱在制度上。如李鴻章就強調“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張之洞則是“舊學為體,新學為用”,“變法不變道”這一洋務派綱領最詳盡的闡釋者。他為政勤勞,大力提倡新學,為建立西式學校、興辦實業、改革政風作出不少貢獻。但他又堅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惟以激發忠愛、講求富強、尊朝廷、衛社稷為第一義”,強調“三綱為中國神圣相傳之至教,禮政之原本?!彼岢膼蹏髁x是與封建主義緊密結合的,他提倡的“新學”是為鞏固“人治”的舊傳統服務的,因而他堪稱洋務派的典型代表。所有洋務派,大抵都是封建營壘中的實用主義者,著眼點首先是從壯大清王朝實力出發。他們所推介的西學,也僅限于應用性的科學技術和興辦實業的知識。對于洋務派的主張,不僅光緒,甚至慈禧也并不反對。他們曾一致“深為嘉許”張之洞那本集洋務派主張之大成的《勸學篇》,認為“持論平正通達,于學術人心大有裨益”,下令刊印200萬冊,轉發各省督撫學政等官員人手一冊。事實上,在慈禧垂簾聽政期間,洋務派的大臣們都是受到重用的。

由此可見,在風起云涌的變革的大形勢下,擅于帝王術者也懂得要順時應勢。而這種順時應勢者與真正改革者、革命者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們總是以盡可能保障一己政治特權(有了這個特權就有一切特權)為前提。

康有為、梁啟超們的變法維新之所以遭忌諱被鎮壓,在于超過了慈禧的容忍底線。其實,在僅僅103天的變法改革中,康、梁等通過光緒所做的事,不過剛剛裁掉幾個舊衙門,撤銷一些辦事不力卻黑暗重重的地方機構,取消旗人某些世襲俸祿,而“允其習四民之業”,實行滿漢平等,以及廢止八股取士,改舊書院為兼學西學的學校,允許民間辦報,鼓勵開放言路上書言事等幾件事。應該說,這些對舊權力架構尚未傷筋動骨。但讓慈禧們枕席難安的,是康、梁籌劃中要搞的西方憲政民主那一套政治設計。根據“祖宗家法”傳下來的“絕對權力”,是絕對不能動搖、損害更不能讓出的。更何況,“后黨”“帝黨”之爭,已不僅是改革方式改革深度之爭,而成了愛新覺羅家門內到底何人掌權之爭;而慈禧又權欲極重,她一生的爭權斗爭曾極盡心狠手辣之能事。

這里插入一段耐人尋味的小故事或不為多余:當慈禧一度以光緒“多病”為由,打算廢掉他另立皇儲時,兩江總督劉坤一曾想聯絡張之洞共同上書反對。張之洞答說:“此一家私事,非臣下所當與爭?!痹诩姨煜聲r代,國家頂層權力斗爭就是“一家私事”,臣僚們不過問是非說長道短,這既是本分,又能保身。張之洞深明此道,因此不僅得以保身,而且后來還得到了慈禧進一步重用。

“人治”政治就有這樣一個特點:權力的絕對個人壟斷,即使血親骨肉在爭奪這一大權時也絕無情分可言。光緒并非慈禧所生,慈禧卻不愿讓光緒稱她母后,而要叫她“親爸爸”,以示親昵。然而雙方卻在對方身邊互派密探,諜報活動一如敵國。而權力壟斷的終身制,則是“人治”政治另一特點。慈禧直到彌留之際仍弄權病榻:她死的前一天,光緒突“崩”,由她指定三歲的溥儀繼位,留下稗史上一樁千古疑案?!叭酥巍敝?,這種血腥事件絕非個別。

不過,慈禧雖然一手扼殺了戊戌變法,但在中外輿論壓力下,從穩定大局出發,她也導演了一出“變法”喜劇。八國聯軍撤走后,她在流亡返京途中,就頒布了“變法”上諭,極力說明她與光緒“母子同心”,支持改革。除不實行君主立憲制之外,大體沿用了維新派的改革綱領,并專門設立了一個以洋務派大臣為主的督辦政務處,負責推行光緒親政時的“新政”。

這徹底暴露了晚清所有改革的區別,要害只在于觸動無上的皇權與否。只要保持慈禧們的無上之權,慈禧們也可以成為“改革派”!

晚清末世啟蒙者 中華首批播火人

然而,百年來,對“人治”傳統的最大挑戰,是中國人民的日益覺醒。它來自中國一浪高過一浪的思想解放運動。

事實上,中華大地的思想解放浪潮,就是一批找到了開啟中國富強之門鑰匙的人,用歐洲出現的人文主義思潮(包括社會主義思潮),對國人進行啟蒙的直接結果。這一啟蒙,早在五四運動以前就已開始了,五四運動是啟蒙向新質的延伸?,F在有些人貶低五四運動,是過于偏頗的;但更普遍的傾向卻是低估甚或忽視五四運動前人文主義啟蒙的意義,恐怕同樣有失偏頗。

甚至應承認,中國的早期啟蒙,也有洋務派一份功勞。洋務派雖然遠未涉及人文啟蒙,但他們畢竟開闊了一部分中國人的視野——知道在文明與智識方面天外有天。不管主觀意圖如何,客觀上,洋務派至少讓人開始思索一個悖理:為什么一向被我們鄙夷的“蠻夷”,其生產力反而比“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的中國先進?這一質疑,就伏下了要求根本變革的動因和動力。

而洋務派把“體”、“用”分開,僅僅在“用”上才是洋務派,在“體”上則是絕對的國粹派。他們極力要保留中式的“人治”政體,而接受西式的生產技術和經濟體制,即把資本主義經濟架構拼裝到封建主義政治架構之下。這一生硬移植所結的怪胎,就是皇家及其官僚卵翼下的封建性官僚資本主義。這一怪胎在本世紀的“第三世界”所在多有,從中國解放前的北洋軍閥和四大家族,到國外的馬科斯、蘇哈托、蒙博托等,都屬這類貨色。而這種以辦洋務起家的官僚資本,常常又兼為買辦資本,內倚封建勢力,外倚洋人,形成本國的財富壟斷者,窒息著民間資本的發展,使國家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洋務派好夢難圓還有個重要原因,即經濟、政治兩架構無法熔為一爐。在資本主義那里政治總是服從服務于經濟,而在這里經濟卻必須服從服務于政治。太后老佛爺要把建設海軍的費用拿來重建頤和園,洋務派大臣只能在無奈之余俯首聽命。至于在這種畸形政治經濟組合之下,勢必制造出一個搞權錢交易的官僚階層,導致貪污橫行,就更是不合法度而合乎邏輯的了。

十分清楚,舊中國問題的癥結,在于上層建筑對經濟發展的阻滯,改革上層建筑勢在必行。因此,變法維新派的主張就歷史地獲得了人心優勢。

但維新派又分兩支:一支是容閎、康有為、梁啟超等,主張立即實行變法,強烈呼吁“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只要及時變法,十年之內“富強可致”。這是些較激進的實干家。另一支則是嚴復所代表的著重于啟蒙,而不忙于立即進入立憲改制操作的漸進派。雖然兩者目的一致,卻“和而不同”。他們曾相互協調關系,但始終沒有進入同一戰壕。

當康、梁終于通過光緒把變法付諸實施時,他們也就成了飛黃騰達甚至炙手可熱的當權者,一時成了海內外輿論界眼中的叱咤風云人物。及至維新突告廢止,康、梁等更成為失勢英雄,各方(包括國際上)為之呼號聲援的人成千上萬。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內,短短百日維新影響之大之深,幾乎無與倫比。正是在同一時期,嚴復卻只在擔任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總辦(相當于校長)這個文職小官的同時,默默筆耕,埋首翻譯和著述。他是清朝向西方派遣的最初幾批留學生之一,對西方人文科學和政治經濟制度的了解,比不懂外文、沒到過西方親自考察、只通過間接渠道了解西方的康、梁,要深刻全面得多。從一定意義上說,嚴復是學養深厚的學者,盡管他的學術涉近現實政治;康、梁則是深陷權力旋渦的政壇角逐者,盡管他們也有很可觀的學術成就。

嚴復的所有譯著幾乎都是極具現實針對性的。如他譯介赫胥黎的《天演論》,除科學的意義而外,更深的意義,在于用“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道理警示國人:在列強環伺危機重重的國際條件下,一個落后的國家如不自強圖存,就會在無情的競爭中遭淘汰。所以《天演論》譯本面世后,政治性反響遠超過其知識性效益。魯迅就描寫過自己青年時怎樣跑很遠的路買到《天演論》,一口氣看完后又反復細讀,深感思想受益非淺的經歷。而嚴復譯介亞當·斯密的《原富》(即國富論),則在于說明資本主義經濟是怎么回事,在“自由資本主義”下那只“看不見的手”怎樣引導人們的行為,促進經濟發展,國家富強。他翻譯孟德斯鳩的《法意》(原名《論法的精神》),在于批判封建專制的人治的任意性和不公正,宣揚西方資產階級的法治精神,著重說明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互相協調又互相制約的合理性。翻譯斯賓塞的《群學肄言》(即《社會學研究》),主要說明資本主義社會中個人的地位,是社會為人而存在而不是人為社會而存在,即人與人的關系要建筑在所謂“文明的個人主義”基礎上。翻譯穆勒的《群己權界論》(即《論自由》)和《穆勒名學》(即《邏輯體系》),前者在于介紹西方近代民主自由觀,后者在于介紹邏輯思維方法。嚴復很注重介紹西方邏輯學,除《穆勒名學》外,還翻譯了耶芳斯的邏輯學通俗讀物《名學淺說》。這是他獨具見地之處。因為中國之所以由古代文明大國淪為近代落后國家,除政治經濟的原因之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近三、四百年科學技術乃至理論學術的落后。而這又與中國學術偏重政治倫理而很少講求思維科學有關。嚴復顯然看到了方法問題在思想學術基本建設上的重要性。

除了翻譯一批西學名著,原封地介紹歐洲文藝復興后期思想界泰斗們的經典理論外,嚴復還講學辦報,發表文章,普及西學的基本知識,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及其以儒家禮教為中心的意識形態。在康有為著名的公車上書之前,嚴復就已在《直報》發表了鼓吹變法維新的重要論文《原強》。在這篇文章中,他認為要救亡圖強,首先要學習西方“經國利民”的經典理論,強調“今日之政,非西洋莫為師?!北仨殞嵭小耙怨伪姟钡恼w,把中國建設成“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在步驟上,他認為應該首先做好三件事:“一曰鼓民力,二曰開民智,三曰新民德。”就是說,他主張在變法實施之前,應該先從這三方面提高人民的素質。而“民智者富強之原”,所以“三者中以愈愚為最急”,即把提高人民知識水平,治療愚昧放在一切之首。在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今天,重溫嚴復一百年前的這些話,不能不說有一定見地。

嚴復所以堅持這一套觀點,恐怕跟他主要在英國留學,受英國的影響較深有關。英國人引為驕傲的,是1688年英國國會以最小流血代價,通過了君主立憲法案。這一限制君權、確立國會無上地位的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在西方史上被稱為“光榮革命”。而“光榮革命”的成功又歸因于人民素質,所以嚴復把“開民智”視為第一。據說嚴復與孫中山在倫敦曾有過一次辯論,嚴不同意孫的革命主張,認為中國“當今之計,惟急從教育上著手”;而孫中山則風趣地回答:“君為思想家,鄙人乃實行家也。”

嚴復的先啟蒙(務虛)、后變革(務實)的總體思路,決定了他后來對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始終抱著冷漠消極態度,并一度卷入楊度的?;蕪捅俳M織,最終成為反對革命的政治保守派。他終其一生,只是個英國模式的資產階級民主自由的宣傳者。不過,在上一個世紀之交,幾乎百分之百的中國人還未接觸過原汁原味的、當時最新的西學經典時,是嚴復通過“信、達、雅”(這是嚴對翻譯工作的要求,并以此自期自許)的譯筆,讓渴望“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一部分國人得以破天荒地、真正地一窺西學堂奧,從而理性地悟出西方之所以在近代倏然興起,而文明悠久又一貫自視甚高的中國之所以在近代面臨被瓜分危機的底里原由,并終于使之有了自我批判意識,有了開放意識,有了變革的內動力。單從這個意義上說,嚴復的歷史功績也是不可忽視的。

同時,今天我們對整個變法維新運動的歷史評價,也不應僅僅視為一次“改良主義的失敗”而已,它也為后來中國的發展起了一定的墊石鋪路作用。其作用概而言之有三點:拓言路、樹新學、破黨禁。

所謂拓言路,是指從變法之聲高漲的一段時間起,中國先后出現了許多報刊,如《申報》、《時報》、《中外紀聞》、《直報》、《時務報》、《蘇報》、《國聞報》、《新民叢報》、《東方雜志》……等。史量才、嚴復、梁啟超、章炳麟、秋瑾、蔡元培等都是中國早期報人。通過從未有過的公眾媒體,及時傳播了國內外大量新信息,擴大了國人的知識和眼界,打破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樊籬,引起了對國是的普遍關心,又為國人提供了發表國是意見的園地。人民空前地爭得了一定知情權、發言權,滋生了主人意識。

所謂樹新學,是指廢止科舉和各級官學,仿照西方學校建各級學堂,兼學或主學某些西方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著名的北洋大學(原天津西藝學堂又名中西學堂)、上海交通大學(原南洋公學)、浙江大學(原求是學院)、北京大學(原京師大學堂)等,都是在上世紀末建立的。同時,更擴大了向歐美日派遣留學生的規模。這為培育一代新人才,從而為維新、革命和各種建設儲備了力量,許多革命組織就是在這些學校和留學生中發展壯大起來的。

所謂開黨禁,是指通過上述的輿論準備和知識準備,很快形成了或嚴密或松散的許多政黨性組織。像維新派的強學會,保國會(后稱?;蕰?是受到光緒和某些清廷大臣支持的;光復會,日知會,是以反滿為主的秘密革命團體;興中會(即后來的同盟會、國民黨),華興會(后并入同盟會),則是由孫中山、黃興等發起的激進的革命政黨。此外,還有大量帶政治色彩的文人社團。一時黨社之多如雨后春筍,蔚為中國政治制度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事和大事。從來皇權之下,結黨立社是絕對犯禁違法的。黨禁的被沖開,是西風東漸的結果,更是維新派特別是大量革命志士拼死奮斗的結果。它標志著封建一元統治已近末日,近現代政黨政治破天荒地跳上了中國政治舞臺。

因此,低估從晚清開始直到“五四”前夕的早期人文主義啟蒙的影響,是不實事求是的。

偉大民主主義者 中國革命先行者

不過,嚴復、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雖然比洋務派那些士大夫思想先進得多,但不論哪一派,都僅只代表著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短過程,反映著那一歷史片斷中一代先鋒的相對進步和相對局限,不能不是歷史的匆匆過客。把他們推向“過去式”的,是本世紀前半葉一批新人物:孫中山、李大釗、陳獨秀、魯迅、毛澤東……這是一批由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到新民主主義(新三民主義)革命運動中,為一個嶄新中國開辟道路的領袖人物。作為歷史的傳承接力者,后來的這批人向封建主義發起了更猛烈的沖鋒,所用的卻是全新的思想武器。而事實上直到今天,由于種種內因和外因,以孫中山為先行者的這批人物所開創的事業并未徹底完成。因而完成這一事業的歷史重擔就責無旁貸地落到了當代人的肩上。正如毛澤東所明確總括的:“現在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外,都是孫中山事業的繼承者。”

“孫中山事業”是什么?就是建立一個既統一富強、又自由民主的新中國。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一簡略詞語就代表了所有“現在中國人”迄今尚在為之奮斗,并且是今后幾代人仍須為之奮斗的理想。

孫中山的經歷,決定了他的比前人更徹底的民主革命的思想和路線。他少年時在香港上學,又曾在國外僑居,最初接受的是以美國模式為主的西學熏陶。但孫中山最可貴的品質,一是能不斷超越自我,接受新鮮事物,一旦有了新的認知,便能堅決實行,不遺余力,這就是他所主張的“知行合一”。二是堅決擯棄封建專制主義,提倡民主共和,他在1905年的《同盟會宣言》中就與黨內同志及國民相約:建立民國后,“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革命所創造的“文明之福祉,國民平等以享之!……敢有壟斷以制國民之生命者,與眾共棄之!”這就是他所堅持的“主權在民”。三是徹底大公無私,光明磊落,以身作則。辛亥革命后他從海外歸來,中外記者問他帶回多少錢資助革命,他說:“予不名一錢也,所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他一生不謀私產,死后留給宋慶齡的唯一遺產就是華僑捐贈給他的一座房子(即今上海香山路中山故居)。這就是他所追求的“天下為公”。

他曾四次環游全球,不斷借鑒先進的國際經驗,吸收先進的旁家思想,充實他的革命理論體系。從興中會時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最初綱領,到主要根據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理念所建構起來的舊三民主義綱領,再到接受社會主義思潮影響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幫助,增添“三大政策”內容的新三民主義綱領,他跨越了三大步,從而以不斷的思想開放,豐富和完善了他的革命綱領。

尤其重要的是,作為資產階級革命家,他在前半階段的革命活動中,更多地是聯絡海外華僑和內地的民族資本家,甚至利用天地會等反清組織,以及能夠爭取的清朝遺老和軍閥共謀大業。在民族資產階級還比較軟弱的情況下,這種統一戰線固然也是可取的,但他卻忽視了中國的最大多數——工農群眾。是共產黨人幫助他解決了中國革命的依靠力量這個至關重要的革命根本問題,這才有了三民主義思想體系的質變,有了國民黨的“三大政策”,從而也就有了國共最初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從此孫中山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他真正的“一個戰壕的戰友”,堅信列寧所領導的蘇聯才是中國在國際上的朋友。這標志著他完成了從單純的民主主義思想到接受社會主義思想影響的里程碑式轉變。這樣,當國民黨右派質疑他的三大政策時,他才能斬釘截鐵地說出:“如果你們排斥共產黨,你們可以退出我們黨;否則我退出國民黨,參加共產黨!”

孫中山不但是堅定的革命實行家,也是最熱心的革命宣傳家,不懈的民主啟蒙者。建立民國前,他歷經十次起義失敗,但銳氣不減,仍在國內外到處演講,宣傳革命。雖然起初“聽者藐藐,應者寥寥,”仍從不灰心,認為“風氣未開,人心錮塞”,恰恰需要啟蒙。他還親自撰寫了《同盟會宣言》、《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三民主義講話》(通俗本)、《實業計劃》、《孫文學說》等大量著作,親手創辦了《民報》和《建設》等報刊。他扶病北上就醫途中,仍發表演說,大講特講新三民主義。他英年早逝,純是積勞成疾所致。

特別應該提及的是,孫中山在堅持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的問題上,所表現的不偏不倚、獨立思考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民國誕生后的十多年間,國內軍閥林立,孫中山的革命很少得到列強支持,曾陷于非常困難的境地。他不顧黨內外、國內外各種勢力的反對,毅然在國際上“以俄為師”,在國內與共產黨合作。不過他堅持實事求是,蘇俄駐華代表越飛和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在與孫中山談判時,曾勸孫中山與蘇俄結成反帝同盟并接受共產主義,并以此為支持他的條件;孫中山盡管十分需要這種國際支持,也十分景仰俄國,但仍堅持現時中國只能實行新三民主義而不能實行共產主義,只能在與蘇俄友好的同時仍爭取與美英等國建立正常關系。談判一度陷于困境。后來蘇聯結束戰時共產主義,實行新經濟政策,消息傳來,使孫中山十分振奮,更堅定了在中國實行新三民主義的決心。談判雙方也終于達成一致認識,簽署了著名的《孫中山越飛聯合宣言》。在國民黨一大上,有三大政策內容的新三民主義,得以確立為國民黨正式綱領,并改組了國民黨,吸收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國共的第一次合作壯大了革命力量,曾使形勢有了跳躍式發展。

今天,歷史發展已完全證明了當年孫中山具有何等超凡的遠見卓識。他不愧“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和“中國革命先行者”的稱號。

“民國”政府無民主 五四運動再啟蒙

中國宗法文化積淀之深厚,宗法統治經驗之豐富,使宗法制的幽靈很難退出歷史舞臺。它不斷變換著形式,附著在代有其人的新軀體上。

中華民國建立后,為顧全大局,孫中山作出妥協,辭去臨時大總統,讓位于以一場不流血的逼宮政變結束了清朝帝祚的原清廷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之后,以袁世凱、段祺瑞、吳佩孚等為代表的北洋軍閥,先后執掌民國政府大權。同時,又各有一些派系復雜的中、小軍閥做著地方土皇帝。中華民國成了由幾個大軍閥走馬燈般換位執政、由一大群中、小軍閥割據統治的分裂國家。

軍閥們大抵都是一些前清臣僚,而又以清末所建的新軍將領居多數。武昌起義時,各地新軍將領或反正或獨立,一小部分加入革命軍,多數擁兵自重,搖身一變而為民國的地方官長,不僅獨霸一方,而且時?;鸩?,爭奪地盤。這種統一王朝崩潰后裂變為封建割據局面、大王朝變成若干小王朝的情形,中國歷史上反復發生過多次。割據者們往往以宗支、鄉土等舊關系結成派系,如民初與南方軍閥對立的北洋軍閥內部,就又有皖系、直系、奉系等等,往往交互混戰,親仇無常。這是宗法社會尊卑上下的等級再分配時的典型現象,不同的是這一次發生在20世紀,并且是在民國的名義下。

民國時的軍閥又有個新特點,即它們本質上是封建勢力、官僚資本與帝國主義結合的產物,其背后大抵有至少一個帝國主義的支持,因而又扮演著帝國主義代理人的角色。如袁世凱就主要是親日派,為了達到稱帝的野心,他竟與日本秘密簽訂著名的“二十一條”賣國條約,以換取對他稱帝的國際支持。這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激起全國上下的反對,僅當了83天皇帝,他就在一片討袁聲中倒了臺。段祺瑞也是個親日派,在他擔任北京政府總理期間,簽訂了讓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并有權修筑膠濟鐵路延長線的密約。這當然更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慨,紛紛要求必須廢除中日不平等條約,以“公理戰勝強權”。但在巴黎和會上列強們竟支持日本,仍是“強權戰勝公理”。面對如此欺人的列強和如此腐朽的政府,反帝反封的五四運動終于爆發。

北洋軍閥們的封建統治之所以脆弱不穩,除了難以得到各地方勢力的統一支持(特別是孫中山越來越堅決的反對)之外,一個極重要的原因,是繼清末的啟蒙勢頭之后,民初有了更難以管束壓制的大量民間媒體,和難以數清的大小黨社。盡管仍是有限的自由和缺少公開公正性的民主,議員中摻有很多官僚政客和遺老遺少,但畢竟因利益不同而聲音不同。這就使得軍閥政府種種腐敗劣行,如袁世凱稱帝前所作諸般帷幄內的運籌,曹錕、段祺瑞等的國會賄選,以及“二十一條”之類賣國密約等不少丑聞內幕,不免暴露,而在相當程度上教育、動員和引導了群眾,積蓄了社會底層的怒火。本來“人治”政治的一大特點和護符,就是政治的少數人性質和不公開性質,自由輿論恰恰是針對這一性質的有力沖擊。特別是,在“五四”前夕的諸多社團中,出現了北京大學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學生救國會,和上??茖W社、湖南新民學會這樣一些先進的團體;在諸多媒體中,出現了由陳獨秀李大釗等所創辦的《新青年》、《每周評論》,邵飄萍所創辦的《京報》,以及《北京大學月刊》、《國民》雜志等先進報刊,在知識分子尤其是青年中,發生了巨大而嶄新的思想影響?!拔逅摹鼻跋?,陳獨秀不僅提出中國迫切需要“德、賽二先生”,指出民主與科學這樣兩個治愚救國的根本途徑,而且第一次把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作為新啟蒙的兩項并列內容,奠定了新民主主義的基本思想。他猛烈抨擊中華民國已變成了中華“官”國,施行的是寡頭的“官治”的事實,提出了“民治主義”思想,包括“政治的民治主義”(民主主義)和“社會經濟的民治主義”,(社會主義)。李大釗則以《俄國革命之影響》和《庶民的勝利》等大量文章和演講,熱情介紹謳歌俄國十月革命,并抨擊當時盛行的“開明專制”論和“賢人政治”論:痛斥一切變相散播“專制之余燼”者為“國家之叛逆,國民之公敵”,應“殄滅其丑類,摧拉其根株,無所姑息,不稍優容,永絕其萌,勿使滋蔓!”這是中國第一代馬克思主義者要把頑固的專制制度在共產黨人手里結束的莊嚴誓言。(而今天,這就成了他們的偉大遺志!)

掛民國之羊頭賣專制之狗肉的軍閥執政,是歷史的新反復。五四運動則是在更高層次上進行的民主啟蒙。正是在這場革命運動后,誕生了中國共產黨。作為“五四”精神直接的繼承光大者,她歷史地承擔起了進行徹底的民主主義革命,并進而實現社會主義理想的大任。

中國共產黨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歷史的新轉折,標志著振興中國的新道路的出現。

歷史進入新時期 民主還需再建設

中國共產黨建立之初,就基本上確定了中國既不能仿照歐美的資本主義,也不能仿照蘇聯的社會主義,而要根據國情,走一條特殊的革命振興之路,即首先要經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而后進入社會主義的分兩步走的道路。而這一抉擇,是與同孫中山合作的決定同時做出的。以孫中山和第一代共產黨人那種十分契合的革命理念,和堅貞的革命友誼,國共合作的前景以及與此相關聯的整個革命前景,本可以令人生出美好的期盼。但孫中山的逝世,使國共合作的設想驟然落空,中國再一次出現了歷史腳步的蹉跎。

蔣介石本質迅即暴露,表明他仍不過是集封建、買辦雙重特點于一身的軍閥。他重又扮演了袁世凱的角色,并同樣重蹈了袁世凱的覆轍。袁世凱以下令解散國民黨,建御用資政會取代國會,立“中華民國約法”(俗稱袁記約法)取代辛亥革命后所訂立的具有鮮明資產階級民主色彩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逐步實現其竊國夢。蔣介石則是以下令滅共剿共,發動內戰,破壞國共合作的大好局面,以拼湊進大量封建倫理內容的《中國之命運》一書,和大講“四維八德”的所謂“新生活運動”,篡改孫文學說,不僅背叛新三民主義,尤其背叛了孫中山一以貫之的“主權在民”思想,實現其更狡猾也更血腥的獨夫統治。進入新的紀年的中國,再一次由不同人物,以不同表現形式,作著本質相同的舊日政治游戲。東方專制主義再次表現了它何等驚人的根深蒂固!

蔣家王朝被逐出大陸,政權更迭了,是不是等于封建主義在中國根除了呢?對此曾有過不同看法。一種一度占統治地位的觀點認為,新中國的建立,就宣告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完成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始,當然也就意味著反帝反封建任務的結束。而且在一個時期似乎有一種狀況:誰再絮絮叨叨地講什么反封建,誰就似乎有點不知今日何世,有點不識時務乃至別有用心。這很可怕,但很不能說服人。因為積幾千年之厚的封建土壤,怎么可能隨著一聲莊嚴宣告便無影無蹤了呢?深深潛入人們心底的封建意識形態,在小生產仍然為主的經濟基礎上,在宗法傳統仍然盤踞在這個農業大國的千村萬落的條件下,怎么可能就湔洗干凈了呢?歷史唯物主義者能制造、宣傳神話嗎?

正是在一個時期內,我們過于期盼早日讓“共產主義的曙光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卻大大疏忽了對埋根特深的封建意識的警惕和防范,我們才出現了本不應在共產黨身上出現的事情。特別是“文革”中封建主義的絕對權力借“體”(體制)還魂的諸多表現,能不令人回想起來就心悸汗出?!

鄧小平總結國際共運的歷史經驗,早在八大《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就批評了“不適當的過分的中央集權”、“個人包辦”現象。黨章規定反對突出個人和對個人歌功頌德,強調加強集體領導和黨內民主,加強對黨的監督??上У氖?,仍是由于最高領導人實際上的反對,八大的精神行之不遠,便遭擱淺?!拔母铩焙?,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一文中,認為我們應“創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并尖銳地指出“革命隊伍內的家長制作風”和“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同歷史上封建專制主義的影響有關”。他說,過去的革命在推翻封建主義統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方面,是成功的徹底的,“但是肅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義殘余影響的任務還沒有能夠完成”?!艾F在應該明確提出繼續肅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義殘余影響的任務,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實的改革,否則國家和人民還要遭受損失?!?/p>

鄧小平這里所指的“制度上切實的改革”,“重點是切實改革并完善黨和國家的制度,從制度上保證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經濟管理的民主化、整個社會生活的民主化?!敝型鈿v史證明,與封建專制主義作斗爭最銳利的武器就是民主,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讓人民真正當家作主而不是由什么人代替人民做主。這就是為什么鄧小平說:“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當前這個時期,特別需要強調民主”。

一個時期中有人不愛聽民主二字,或許是由于有人以為,共產黨就代表人民,共產黨執政了為什么還要求民主?這要么是天真,以為五星紅旗升起那一刻,幾千年封建主義就已滌蕩無遺,民主陽光就已普照大地;要么是認為自己就是民主的化身,我意即民意,不容懷疑和反對。

鄧小平的深刻論述,為在新時期是否還有反封建任務,是否還需要警惕和防范封建主義特權的新表現形式,是否需要強調民主改革和建設,作了明確結論。

而積極進行民主啟蒙,是有步驟地進行民主建設的必需。中國人民受封建思想熏陶太久,至今仍非常需要民主啟蒙。不進行深入的啟蒙教育,民主施行起來就容易出偏失序。“文化大革命”那種“大民主”正是對民主的無情踐踏。百年來中國的無數民主志士,從嚴復的“啟民智”到孫中山的“喚起民眾”,都是著眼于啟蒙。我們注意了普法教育,是不是還應同時進行普 及民主權利和民主程序的教育?而普及民主知識,也正是普法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

在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是具有創造性和創造能力的公民,而不是只具有服從、聽話之類“好品質”的順民。這是關乎民族競爭力的重大問題,而這種民族競爭力,只有在人民充分得到民主自由的環境里才會孕育生發。

西方的民主自由確實暴露出不少弊端(例如由財產、種族、性別關系而造成的實際的權利不平等),但幾百年無可爭辯的事實證明,今天生產力最發達的恰恰就是西方民主自由國家。我們相信,“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社會主義民主一旦完善之后,也必將對我們的經濟發展發揮“更高更切實”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 致 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在线网| 亚洲精品视频网|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啪啪永久免费av|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久久福利片|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欧美日本二区|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欧美高清国产|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av在线人妻熟妇|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播五月综合|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片| 91精品小视频| 亚洲嫩模喷白浆|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www.国产福利|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91九色国产porny| 成人亚洲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www.日韩三级| 毛片免费网址|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伊人成人在线|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亚洲综合二区|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国产一级小视频|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欧美精品1区2区|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丁香婷婷|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国产在线日本| 欧美第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