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臻
人們為了健康長壽,參加運動與健身真是不少。清晨,在公園里、林蔭下、操場上,跳舞的、打拳的、跑步的,比比皆是。晚上,各處的健身房家家爆滿。然而,對多數人而言,只知道運動于健康有益,至于運動為什么能促進健康,什么樣的運動才有利于健康,則不甚了了。對于運動有“有氧鍛煉”與“無氧運動”之分,知者更少。那么,什么是——

“有氧鍛煉”與“無氧運動”
“有氧鍛煉”,顧名思義,就是指人在體內充分供氧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在這種運動過程中,主要由有氧代謝供能。它要求人們每次必須鍛煉一定的時間,鍛煉時各年齡段的運動者心臟搏動每分鐘必須達到一定的頻率。每星期必須堅持一定的運動次數。這種鍛煉,能充分分解體內的糖分,甚至還能消耗體內的脂肪,是健身和減肥的主要運動方式。
而“無氧運動”則與此不同。它是指人在運動時,常常是在“缺氧”的情況下進行高速運動。比如100米跑、200米跑和400米跑,就屬于這種情況。由于跑速過快,強度過大,能量要求過多,人體內部的“糖分”來不及通過氧化分解,不得不依靠“無氧供能”,體內由此產生許多乳酸。所以運動結束后,肌肉非常酸痛,人們還需大口喘氣。
當我們了解了“有氧鍛煉”和“無氧運動”之后,你是否知道——
有氧鍛煉的好處
有氧鍛煉是由一名美國著名健身專家肯尼斯·庫珀博士首創的。庫珀根據大量的運動醫學實驗得出結論,從20歲到60歲這一時期若長期缺乏有氧鍛煉,又不注意飲食營養,將使組織器官功能(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運動系統、免疫系統等)下降30%,最終導致功能衰退,引起許多疾病發生;該年齡段若長期持續進行適宜的有氧鍛煉,則可達到強身健體、祛病防癌、延緩衰老的功效。
庫珀認為適宜的有氧鍛煉能祛病防衰,是由于:
1.有氧鍛煉可明顯提高大腦和心肺系統功能,并使體內一些具有抗衰老作用的物質(如超氧化物歧化酶)數量增多,有助于推遲肌肉、心臟及其他各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和老化,延緩機體組織的衰老進程。
2.適宜的有氧鍛煉可降低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這是由于有氧鍛煉不僅能明顯改善心臟的營養和脂質代謝,使動脈壁保持一定的彈性,而且體內血液中會產生較多的抗動脈硬化的物質,可有效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大大降低人們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有氧鍛煉確是一種很好的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老防衰的運動,但要想達到最佳效果,還必須掌握——
有氧鍛煉的訣竅
有氧鍛煉在我國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如慢跑、步行、游泳、騎車、跳健身舞等,只不過多數未按有氧鍛煉的要求去做,沒能達到較好的效果而已。而各種高強度短時間的項目,如跳高、跳遠、投擲、舉重、短跑等都屬于無氧運動。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運動方式由于沒有增強人體對氧氣的需求,所以也不屬有氧鍛煉。
如何判斷我們的運動是否屬于有氧鍛煉呢?心率快慢是衡量運動強度的標尺。無論從事上述何種方式的運動,如果能使運動中的心率保持在(220-年齡)×(60%~80%)的范圍,即為有氧鍛煉。每星期可從事這種強度運動3~5次,每次堅持30分鐘以上,其余可做氣功、打太極拳或散步等以消除緊張為目的的運動。
中老年健康者以及長期從事腦力勞動者,進行有氧鍛煉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參加前應作全面體格檢查,了解自身的健康情況,看是否適合參加鍛煉,是否存在不適宜進行的運動項目等。
二是正確選擇運動的種類。
三是鍛煉時應達到一定的強度,可用公式推算:心率=170-年齡。例如55歲的人,運動時心率保持在115次/分水平為好,因為這個心率屬于中等強度。運動時的心率應在運動后即刻數自己10秒鐘的脈搏再乘6得出。鍛煉后應自我感覺良好,精神飽滿,一旦出現異常,說明身體不適應,需要調整。
四是掌握好運動的時間和頻度,原則上在中等強度下運動的持續時間在30分鐘至60分鐘。一般每星期鍛煉的次數以3至5次為宜。
五是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一個人的運動量不是一成不變的,開始鍛煉時運動量小些,2至3星期后身體適應了,可逐漸加大運動量,比如可增加運動的時間。如果運動后持續幾天感到疲勞、肌肉疲軟、麻木等,則應適當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