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鴻林
微波爐進入國人家庭,雖只有十幾年的歷史,但已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廚房“革命”。人們在享有省時省力的現代化生活的同時,卻因有關知識的缺乏和片面,而對微波爐產生懷疑和恐懼。一時間,微波爐有害于人體的說法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這里,所謂的傷害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微波爐的微波泄漏對人的直接傷害,二是經微波爐加熱的食品對人的間接傷害。那么,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微量泄漏對人無害
與廣播、電視的電波一樣,微波也是電磁波。只是相對而言,微波屬于微小的電波,習慣上稱之為微波。
微波爐是將微波能量限制在一個特殊設計的金屬腔體內,在防止微波泄漏方面,采取了三道保險措施,以盡量不讓微波泄漏出來。事實上,一點都不泄漏是不可能的。我們生活的空間充滿了電磁波,否則,人們就無法接收廣播、電視、移動電話等信號,關鍵是電磁波是否在安全值范圍內。微波屬非電離輻射,人體容易受到其傷害的部位是眼睛和睪丸,其他部位則不會受到傷害。醫學上的結論是,短時間內在155毫瓦/平方厘米以下的微波不會對人眼造成傷害。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制定的微波泄漏安全值是5毫瓦/平方厘米以下,美國制定的標準更嚴,為1毫瓦/平方厘米以下,而微波爐出廠時,微波泄漏被控制在0.5毫瓦/平方厘米以下。可見,微波爐的微波泄漏遠遠低于安全值。另外,我們在實驗中還發現,如果在離微波爐爐門5厘米處可測到0.5毫瓦/平方厘米的微波泄漏,那么在離爐門30厘米處,即使用高精度的微波泄漏測試儀也檢測不到微波泄漏。這是因為微波能量在空氣中的衰減很大。
微波爐面市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現在全世界的年產量是2000多萬臺,我國的年產量也達600多萬臺。這就是說,世界上有幾億戶家庭在使用微波爐,它在美國家庭中的普及已達90%以上,至今還未有微波泄漏造成對人傷害的報道。
這里要提醒消費者的是,如果微波爐爐門嚴重變形,或爐門的網眼有裂縫,就會增大微波泄漏,需要及時請專業人員維修。另外,微波爐在使用中會導致門框等處油污積聚,這也會增大微波泄漏,故消費者要經常清洗。清洗時拔去電源,可以從爐箱體、爐門、玻璃盤、托架、爐腔內壁逐步進行。清洗液可用中性洗滌劑加溫水,用柔軟的抹布浸濕,以抹布不滴水為宜。清洗后,再用干抹布抹干。微波爐用久后,若有異味,可用適量檸檬或食醋加水在爐內煮2分鐘,異味即可消除。
微波爐是靠爐門四周抗流槽防止微波泄漏的。所以,有時熱氣會從門縫中漏出來,或從門縫內看到爐內燈光,這都是正常現象,決不表明微波會從門縫中泄漏出來。還有些人擔心爐門開關次數多了,會增加微波泄漏。其實,一臺微波爐設計定型時,爐門要經過10萬次開關試驗。如果按每天爐門開關20次計,爐門的開關壽命有10年以上。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曾對使用了9年以上的微波爐進行過爐門開關質量跟蹤,均未發現有微波泄漏增加現象。
微波烹飪營養有加
如前所述,微波是電磁波,它與放射性射線有著根本區別。為此,被微波照射的食物不存在微波能量殘留,而經放射性射線照射過的物質卻會有射線殘留。
微波加熱只是電能轉換成熱能過程,食物不會有質的變化。早在50年代,美國曾對微波烹飪的食物進行過研究,沒有發現有不良現象。1992年2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沒有任何科學根據顯示微波爐烹飪的食物有害健康”。相反,由于微波烹飪時間短,一些容易氧化和不耐熱的纖維素,以及其他營養成分得以更多地保存下來。日本大阪市立環境科學研究所曾用不同烹飪方法檢測維生素C的保存率,結論是用微波爐烹飪比傳統的烹飪更能保留食物中的維生素C,具體詳見右表。
微波爐烹調食物,關鍵是要掌握好“火候”。如果烹飪不足、過度及反復烹飪,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微波爐烹飪食品還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這種結論在國外已有大量報道。上海市食品監督檢驗所和廣東食品衛生監督所都做過大量試驗,表明用微波爐煮飯、蒸肉、烘蛋糕等,殺菌率可達99.95%~100%。親愛的朋友,現在你可放心使用微波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