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用“運動療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久治不愈的多關節慢性炎癥,治療不及時最終會造成不可逆的關節強直,脊柱關節強直是其一大特點。在預防關節強直的辦法中,患者保持良好的體位和適當的體育鍛煉十分重要。
最近,英國皇家風濕病醫院對4282名強直性脊柱炎的病人進行了系統調查,發現體育鍛煉的時間與病情進展和身體狀態有一定的關系:每星期運動2~4小時者,病情最穩定,身體狀態也最好;運動時間超過10小時,病情相對穩定;不運動者,情況最糟糕。病人受教育的水平、對運動療法的信心和與風濕性疾病專家聯絡的頻率,明顯與能否堅持運動療法有關。
美國用激光為皮膚除皺無痛,不留疤
過去的激光除皺手術,是利用激光的高溫來燃燒、破壞皮膚的表質層,以達到除皺的目的。但是,有時可能會留下瘢痕。
美國整形外科醫生查諾夫,最近發明了一種新的激光除皺術:先在皮膚表皮噴上冷霜,以保護敏感的末梢神經,然后對準皮下深層細胞打激光,在瞬間把纖維細胞加熱至80 ℃,這時會釋放一種使皮膚年輕化的骨膠質。術后4個月,手術部位的皮膚就變得光滑如初,不遺留瘢痕。手術最多用20分鐘,全過程不會疼痛。查諾夫醫生說,這種手術尤其適用于眼部和口角處的皺紋,也可以用來消除青春痘后遺的瘢痕和婦女分娩留下的“妊娠紋”。
有200多名英國人接受了這一手術,包括查諾夫的妻子、母親、岳母,都對手術感到滿意。不過,有些醫生對這種手術持保留態度,認為過度釋放骨膠質,可能會加速皮膚老化。
用豬皮制成藥膏治牛皮癬
一名34歲病人,患了牛皮癬10年,反復發病,久治不愈。最近,他采用一種新膏藥涂布于面部皮損處,每天2次。用了5天,原來面部瘙癢、灼痛感消失;用到第12天,面部不再脫屑;用到第20天,用藥部位的皮膚完全正常了,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這種藥膏的發明者在草擬發明專利申請報告時稱,已用這種藥膏治療了18名牛皮癬病人,其中有15人或已痊愈或病情明顯緩解;使用另一種最有效的常規藥物作對照的一組病人,不僅治愈率低而且有明顯的副作用。
這種新藥膏的發明者是俄羅斯醫學院院士洛普欣。他與俄羅斯物理化學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共同研制成功這種新藥膏,方法很簡單:把研碎的豬皮浸在生理鹽水中進行溶解,經過離心機分離,提取沉淀物作烘干脫水,再與中性化妝油膏混合而成。
減肥藥可使心臟受損
前不久,美國《醫學論壇報》報道,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所醫學中心的醫生,在對233名服用減肥藥減肥者的研究后發現,兩種頗受歡迎的減肥藥芬氟拉明和右芬氟拉明,可使減肥者的心臟瓣膜受到損害。與同組未服藥的人相比,這種損害要高出12.7~26.3倍。
這份報紙發表的第二項報告指出,單獨使用芬氟拉明或右芬氟拉明者,比不服用減肥藥者容易發生心臟瓣膜異常。服用這兩種減肥藥達4個月或以上者,危險性明顯增加。
紐約醫院Cornell中心的戴維魯克斯醫生在評論文章中指出,服用這兩種減肥藥的病人,都應事先請醫生檢查,凡有心臟雜音或心臟瓣膜有問題的人,應作超聲心動圖檢查。服用這兩種減肥藥3個月以上或曾經大劑量服用減肥藥者,即使沒有癥狀,也應作超聲心動圖檢查。
檢測惡性腫瘤的新方法
湖南醫科大學檢驗系一位碩士研究生,在實驗研究中發現,惡性腫瘤病人循環DNA的水平高于正常人,已有轉移的病人又高于尚未未轉移的病人,從而為惡性腫瘤的診斷 和監測提供新的方法。
循環DNA是指存在于血液、滑膜液(關節囊內)等體液中細胞外的DNA。為測定循環DNA,研究者建立了明膠-乙醇共同沉淀法。用這種方法為100名患骨髓瘤、肺癌、胃癌等病人和36名正常人作了測定,得出上述結論。這個新方法不僅適用于早期惡性腫瘤的臨床檢驗,而且可以應用于腫瘤的普查、篩選和防治。
濫用藥物比生病危害更大
由于用藥不當或藥物的副作用,造成美國每年約有10萬人死于醫院。這個數字尚未包括死于院外的這類病人。據估計,兩者相加可達18萬人,在美國十大死因排位中列第四到第六。由美國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核準的處方藥,竟然使十幾萬人喪命,令美國醫學界人士大感意外。
另一份統計數字也令人吃驚:美國每年因藥物反應而導致死亡的人數為6.7萬~13.7萬,另有220萬人出現嚴重的非致命性藥物反應。這些數字還不包括用錯處方的人數。
嚴重的藥物反應主要有兩類情況。一是過量用藥,如過量使用降血壓的藥,導致血壓過低而發生意外。二是一些尚未明了的藥物毒副作用,如有報道解熱鎮痛藥導致死亡。
FDA要求醫生對病歷要做詳細的記錄并立卷歸檔。不過,實際工作中難以做到。FDA還特別指出,任何藥物都會因年齡、性別、種族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治療效果。所以,醫生和患者都應當牢記,濫用藥物比生病對身體的危害更大。
出生時瘦成人時胖者易患高血壓病
高血壓病是迄今為止研究最多而所知甚少的疾病。最近,中國醫學科學院公布了一項對胎兒生長發育與成人期高血壓關系的研究結果,很令人注目。
他們以1948年7月至1954 年年底在北京協和醫院產科出生的活產單生子,作為這項研究的對象。先隨機摘錄了這一時段產科的2946份病歷,對符合研究條件的1921份病歷進行追訪,為同意合作的628人進行臨床檢查。結果發現,成年期的收縮期血壓和舒張期血壓,隨著本人出生體重、出生體質指數等降低而顯著升高,尤以出生時消瘦與成年期血壓水平升高的聯系最密切。即使除去胎齡、產次、與成年期高血壓形成的有關因素(如性別、飲酒、父親患高血壓等)的影響,出生時體重和出生體質指數與高血壓的關系依然存在。
研究者認為,成年期高血壓可能受到出生前環境因素的影響。出生時較胖成年期較瘦,可能是預防高血壓病最好的模式。
因此,如何使人們在出生時體重較重,而到成年期體重保持在正常的低界,是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的任務。
21世紀中期我國每年將有300萬人命喪吸煙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共同協作,在我國進行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吸煙與死亡關系的回顧性和前瞻性調查。結果揭示了一些令人震驚的事實:我國男性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正急劇增加,目前每天有2000人因吸煙而死亡,成為世界上因吸煙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不幸的是,在1996年進行的全國性調查中,我國有2/3以上的人認為吸煙的危害性很小或根本無害;60%的人不知道吸煙可致肺癌,96%的人不知吸煙可引起心臟病。目前我國香煙的年均消費量已達1.8萬億支,占全球總消費量的1/3。
這項研究涉及全國45個地區共25萬人的吸煙與死亡狀況所進行的調查,還將繼續作長達數十年的追蹤。
目前在我國男性死者中,約有12%的人是因吸煙而致死的。到2050年,這個比例將達33%。現在我國年輕男性人數已逾3億,其中至少有一億人將最終死于吸煙,而且半數人的死亡年齡是35~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