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
癲癇是一種很難根治的慢性疾病,治療過程較長,而且有些類型的癲癇不易控制,服藥后仍時有發作。一些人利用患者的求醫心切,乘人之危做起虛假廣告,說什么祖傳秘方,包治包好,百分之百治愈等等。那些上當受騙的患者花了不少錢,不僅癲癇沒有治好,甚至出現了中毒等副作用,嚴重危害了身體健康。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些歪門邪道:
皮下“埋”藥片,謊稱新療法
筆者曾遇到過一位癲癇患兒,因頻繁發作而就診。在檢查時發現其肩部有一塊膿痂,痂皮下埋著一些藥片的碎粒,詢問后才知,患兒在某診所接受了所謂的“新療法”——肩部皮膚被切開一個小口,放入一粒治療癲癇的苯妥英鈉糖衣片,再縫合皮膚。結果不僅癲癇沒有得到控制,還造成了皮膚組織感染,流膿血。姑且不說藥片的成分根本不能進入血液發揮作用,即使這粒苯妥英鈉完全被人體吸收,其劑量也遠不足以控制癲癇的發作。
“掛”中藥,“賣”西藥
有這樣一位癲癇患兒,因服用苯巴比妥出現藥疹而停藥,家長帶著孩子四處求醫,在某癲癇醫院接受了所謂的“純中藥”治療后,又出現了藥疹,經化驗表明血液中含有苯巴比妥。當家長拿著化驗單前去質問時,該醫院才不得不承認中藥里摻了西藥。中藥和西藥都可以治療癲癇,但有些人故意夸大中藥的療效,使部分患者對 “西藥只能治標,中藥才能治本”、“西藥會把人吃傻”的說法深信不疑。一些不法之徒則利用這種心理,把價格低廉又確有療效的西藥混在中藥里。由于患者不知其中有詐,以為是“純中藥”,就沒有嚴格控制藥量,結果出現了走路不穩、搖搖晃晃、極度嗜睡等副作用。
漫天要價,以貴取勝
有些醫生利用患者“藥越貴療效就越好的”的心態,肆意提高藥價。他們往往把各種中草藥混在一起,以為這樣的提價方法就神不知鬼不覺。曾經有一位做中藥材生意的患者,將一包花600元購得的草藥攤在“醫生”面前,逐一報出每味藥的價格,“醫生”啞然,只好將藥款如數退還。不過,后來聽說這位“醫生”把草藥加工成湯劑和粉劑,患者就無法辨認了。
藥海戰術,欲多還少
某些“醫院”將四五種或更多的抗癲癇藥物各取10片,加些維生素,研成粉末后分成30包,每天給病人服用一包。由于每種藥物的劑量都很小,而且一些抗癲癇藥物之間還有相互抑制的作用,根本達不到治療的要求。
此外,還有少數人打著“祖傳秘方”的幌子,到處招搖撞騙,而這些藥物都是私自炮制的,不僅治不好病,還會嚴重危害健康,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
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患者及其家屬對癲癇的治療缺乏正確的了解。首先,要認識到癲癇屬于慢性疾病,正規的治療需要2~3年的時間,甚至更長。患者一般須連續服藥控制病情后,維持一段時間,才能逐漸減量直至停藥。因此,千萬不要相信幾帖藥就能“包好”的謊言。其次,凡是藥品都有副作用,只不過因“藥”而異罷了,“西藥有副作用而中藥沒有”的說法也是沒有根據的。再次,藥物的價格與其療效沒有直接關系,并不是價格越貴,效果就越好。還須注意的是,不要頻繁地更換藥物,判斷藥物的療效要依據用藥劑量和時間,不是二三天就能立竿見影的,頻頻換藥只會事倍功半。另外,在所有中、西藥里,沒有哪一種藥物能治愈各種類型的癲癇,因此不存在“包治”百病的“祖傳秘方”。
癲癇治療中的魚目混珠現象時有發生,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慧眼識“珠”,切勿誤吞“魚目”而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