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銘
三年前, 李家大姐因膽石癥常常腹痛,下決心做了膽囊摘除術,術后半年癥狀重新出現,近來腹痛逐漸加重,尤其是勞累后更為明顯。全家為此感到十分沮喪,是手術沒有做好?還是又生了結石?無奈之中,她又找到了給她做手術的醫生。
醫生詳細詢問病史后,給她作了腹部超聲波檢查,證實沒有發生結石。再化驗白細胞,也未發現有感染的證據,肝功能檢查、血清淀粉酶檢查,均顯示肝臟、胰腺正常。醫生暫且給李大姐開了些解痙止痛藥,還是止不住痛,于是要求李大姐住院作膽道測壓檢查,因為醫生懷疑她患了另一種疾病,叫奧狄括約肌功能紊亂。
醫生應用先進技術一測,李大姐奧狄括約肌的基礎壓力竟高達12千帕(90毫米汞柱),正常應小于5.3千帕(40毫米汞柱),果然,李大姐患了奧狄括約肌功能紊亂。經李大姐和家屬的同意,醫生又為她作了括約肌切開術,術后恢復很快,一切癥狀全部消失,李大姐又恢復了往常的活力。
奧狄括約肌功能紊亂約占膽囊術后患者的1/3,要了解該病的病因,還得從奧狄括約肌談起。我們知道,膽汁的分泌是從肝內膽管開始,經膽總管和胰液一起流向十二指腸,在腸腔共同參與食物的消化過程。在膽總管十二指腸開口處,有一個叫十二指腸乳頭的結構,其周圍環繞的即奧狄括約肌。平時,奧狄括約肌處于收縮狀態,就像河道緊閉的“閘門”一樣,“河水”(膽汁)無法流出,積蓄在水庫內(膽囊內)。當進食時,膽囊便收縮,乳頭部的奧狄括約肌松弛,“閘門”打開,膽汁從膽總管流向十二指腸腸腔。因此,“閘門”奧狄括約肌控制著膽汁和胰液的排放。奧狄括約肌的收縮與舒張,受到體內神經、體液的調節。如果“閘門”失靈,該開時不開,該關時不關,就會造成膽汁排泄障礙,甚至會引起膽道的鄰居——胰管排泄胰液受到障礙,于是會出現上面李大姐那樣術后上腹仍感疼痛等癥狀。
以前此病無法確診,隨著功能測定技術的進步,現在可在十二指腸鏡下,向膽道插入測壓導管,測量奧狄括約肌壓力,根據波形頻率及壓力大小確診本病。奧狄括約肌功能紊亂一般可分為括約肌狹窄型和括約肌功能紊亂型,這兩類紊亂治療方法不同。狹窄型,可以在十二指腸鏡下作括約肌切開術,一旦高壓解除,癥狀即可消失,這類手術不需剖腹,療效確切,術后恢復也迅速。功能紊亂型主要以中西醫調理為主。
在此,特別要提醒患過膽石癥,尤其是做過膽囊摘除術的患者,如果出現了像李大姐那樣癥狀,應及時請醫生作膽胰管造影,必要時要做奧狄括約肌測壓,盡早明確診斷,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