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志成
兇猛的洪水還在不斷上漲,高溫已持續(xù)了三天,在江堤上奮戰(zhàn)了幾天幾夜的人們還在烈日下扛包堵洞,抗洪搶險。突然,有幾個年輕搶險隊員疲憊不堪,步態(tài)蹣跚,直呼頭昏、頭痛,接著便四肢抽搐,躺倒在地?!安缓?!有人中暑啦!”一個巡回醫(yī)療隊隊員高聲喊叫著。立刻,有人將中暑隊員轉移到臨時遮陽棚下,用涼水給他們擦身,喂藥和防暑湯。但是,還有兩名中暑隊員出現(xiàn)了神志恍惚、胡言亂語,體溫迅速升至40℃以上,全身皮膚滾燙。醫(yī)療隊確定這是重癥中暑,生命危急!抗洪指揮部立即下令用專車把他們送醫(yī)院搶救。
這是去年抗洪搶險前線真實的一幕。青年人體質好,對高溫的耐受性強,不容易發(fā)生中暑。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參加激烈競賽、夏季演習、旅游登山、抗災救援等高溫環(huán)境下劇烈活動,一旦中暑,癥狀可十分嚴重,表現(xiàn)為熱痙攣、熱衰竭、熱(日)射病,伴發(fā)多臟器功能衰竭,波及神經(jīng)、循環(huán)、呼吸、消化、血液、泌尿等系統(tǒng)的重要臟器,病情兇險,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或留下很多后遺癥。因此,發(fā)現(xiàn)中暑時要及時搶救。
對輕中度中暑者,應將患者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靜臥休息,解松或脫去工作服。降溫時不要引起寒戰(zhàn),以病人感到?jīng)鏊孢m為宜,并喂服涼鹽水、清涼含鹽飲料等。有條件時,可靜脈補充生理鹽水、葡萄糖液和氯化鉀,病人多在幾十分鐘或數(shù)小時內恢復。肌肉痛性痙攣的不需要按摩,否則疼痛加重,除了補充鈉、氯外,尚需適當補充其他電解質,如鈣、鎂等。
對重癥中暑者,搶救意義并不只限于“保命”,還應著眼于以后的健康,否則即便救活了人,卻留有癡呆、失語、運動失調等腦損傷的后遺癥。從這個意義出發(fā),搶救時第一要迅速降溫,第二要及時配合其他治療。
降溫是急救的根本,必須爭取時間盡快施行。涼水、井水、冰水浴是降低體溫最有效的措施,但必須不斷摩擦四肢皮膚,以保持皮膚血管擴張而促進散熱,這樣也可促進外部已冷卻的血液流回過熱的體內,減輕細胞受損程度。在降溫過程中,中暑者如出現(xiàn)寒顫,則必須以藥物控制,因肌肉活動可使產熱增加而抵消降溫效果。如果手頭有冰,可在病人頭部放冰帽,再于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置放冰袋;或全身敷以冷水浸透的毛巾,不斷灑涼水,用毛巾摩擦皮膚,再配合電扇吹風,不失為一種簡易有效的方法。在降溫的同時,仍可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在送醫(yī)院途中,盡可能打開車門,以利空氣流通,同時不斷往患者身上潑水,這樣可充分蒸發(fā)散熱,達到降溫目的。有條件時,亦可采用冰水灌腸或輸注涼生理鹽水降溫。在采用上述物理降溫方法的同時,還可配合應用藥物,如氯丙嗪等。
這幾名搶險隊員經(jīng)過醫(yī)院緊張的救治,經(jīng)歷了腦水腫、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多種致命性并發(fā)癥,最后戰(zhàn)勝了死亡,恢復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