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立青
關節炎多系慢性疾病,病人除了吃藥打針外,還必須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只有這樣,病人才能提高療效,鞏固來之不易的“戰績”。在這里,我就衣食住行等問題,談一些個人的看法,希望對關節炎病人有所幫助。
衣:關節炎病人選擇衣服的標準,應該是舒適、輕巧和容易穿脫。小鈕扣往往難以扣上,而拉鏈和尼龍帶使用起來就比較方便。如果是拉鏈,可加一個環,或帶一個鉤形柄,這樣便于上下拉動。冬天的衣服當然要暖和,但不宜太重。鞋的大小要合適,鞋小了會造成足趾的邊緣出現痛性結節,醫學上稱為拇囊炎。最好選擇輕便、柔軟的硬底軟幫鞋,宜用松緊帶代替鞋帶,顏色深的鞋有助于掩蓋足畸形。
食:除了少數人對某些食物過敏而不宜食用外,在大多數情況下關節炎病人不必忌口,吃什么或喝什么都不會影響關節炎。對關節炎病人來說,由于目前還沒有特效治療藥物,營養全面、均衡,不能缺少新鮮蔬菜、水果等,更顯得十分重要。體重過重會使關節負擔更重,因此病人別讓自己發胖!少量飲酒并無大礙,也不會加重關節炎,但痛風病人應注意,當進食大量含脂肪、蛋白質的食物,或飲用太多的啤酒、葡萄酒、烈性酒時,則會加重病情。
住:關節炎病人若工作或居住的地方比較潮濕,則應積極創造條件,盡量加以改善。即使居住條件比較優越,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如夏季使用電風扇、空調等時,應該適可而止。
做:應該把自己的病情告訴一起工作的同事,必要時可要求另行安排適當的工作。在做家務時,應干片刻歇片刻,并經常變換零活和姿勢,熨衣服等許多零活可以坐著干,使用長把工具可以減少彎腰。注意廚房的工作臺平面都應在同一高度,使盛有熱食的平鍋和盤子可以沿著平面滑動而不需端來端去。工具的安放和布局要講究一定的科學性,如常用的東西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將電源插座安裝在齊腰高度,將爐灶、電視機的旋鈕加大,在自來水開關上裝一個木桿或金屬桿,以便于開關;門把用桿形而不是圓形,可用金屬管將門把加長;在臺階或樓梯的兩側安裝扶手,保持過道和室內良好的照明;用凳子坐著淋浴比盆浴更安全,提高馬桶墊座,并在周圍裝上扶手,使之更方便病人,等等。
睡:用木板將床墊高,使得上床更容易。在床邊放一張椅子用來幫助起床。餐桌和辦公桌可用磚或木塊墊到合適的高度。選用可支撐下背部的椅子,但不宜太軟和太矮。合適的桌子和椅子雖然不能治愈關節炎,但可以幫助病人減輕不適和疼痛。
行:用一對支架或雙拐雖然是幫助某些病人行走的最好方法,但并不能使其雙腿更強壯。應該讓病人在溫水中鍛煉大腿肌肉,并鼓勵其拄拐棍行走。拐棍的高度相當于站立時雙臂下垂時,從腕骨到地面的距離,這樣正好適合病人使用。拐棍的末端應裝上橡皮帽,以防止滑倒。只用一根拐棍時,應當握在受累最重的腳或髖的對側手里。上臺階時,每上一步都應當先邁受累最輕的腿。步行架比拐棍更穩妥,但占的地方較大。少數關節炎病人需要靠輪椅助一臂之力。簡單的輪椅可以用木椅或金屬椅加上大輪子做成,病人的手臂如果有足夠的力量,可以自己推動輪椅;手僵硬者需要戴上手套或將輪子的推圈包上墊子。
談:當病人對日常生活力不從心,或者生活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時,自然會產生不滿、憤怒、抑郁情緒。情感交流會使一個人的心情好起來。我們發現關節炎病友之間的交談,往往是最合適的,也是最具有說服力的。通過對具體實際問題的交談,常常可解除或減輕伴隨這個問題而來的痛苦心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當然,與醫務人員、家庭成員及親朋好友之間的交談,也是極為重要的,關節炎病人更需要大家的愛護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