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復
在埃及法老宮殿中,有一座浮雕描繪的是末代女王克婁巴特拉跪著,周圍有5名婦女,其中一名正在接生。據說在考古挖掘出的古代巴比倫文物中,有一把分娩專用椅,經考證已有2 000年的歷史。
在醫學史上,歐洲、美洲原多采用坐式分娩。實際上,坐式分娩只是直立式分娩姿勢中的一種,直立式分娩包括坐式、蹲式和跪式三種分娩姿勢。這些方法較為科學和合乎生理要求,因為人類的脊椎有一段自然向前彎曲,稱為脊椎凸部,采用坐式分娩時,產婦躺在一把躺椅上,傾斜度可根據接生需要和產婦舒適感進行調節,使背部、腰部和腹部都能配合運動,并使內臟的蠕動加快,從而促進血液循環。這樣產婦感到舒服,產程時間縮短,既可減少胎兒窒息,也可減少產婦產后大出血。
既然坐式分娩有如此多的優點,那近300年來怎么會大多采取仰臥式分娩呢?據說這種“時髦”源于法國路易十四國王的心血來潮和別出心裁,當時他想親眼目睹其情婦是如何分娩的。為了讓國王看得清楚,那位臨產的情婦被安置在床上仰臥著,且分開屈曲的雙腿。也許是國王看了情婦分娩后君心大悅,隨后便頒布命令,只能給仰臥著分娩的產婦接生。所以,仰臥式分娩便隨之流傳開來,一直延續至今,并成為“傳統”的分娩姿勢。其實,仰臥式分娩只是對好奇的旁觀者、懶惰的醫生和助產士有利,而對產婦并無多大好處。
如今,直立式分娩尤其是坐式分娩又逐漸被人們所推崇。據有關專家分析指出,在直立分娩時,產婦能分泌更多的內啡肽(一種天然的鎮痛和抗休克物質),能使分娩進展加快,陣痛時間縮短,產程變短。而且,由于胎兒在母體子宮內,大多是腦袋朝下,直立式分娩時受到地球重力吸引的幫助,可減輕陣痛、減少難產和剖宮產的機會,嬰兒遭受的“磨難”也相對較少,出生后各方面的發育更健全。目前,在瑞典、比利時和德國,約60%的產婦是利用一種專門的椅子坐著或跪著分娩的。美國也在80年代開始使用特制的分娩椅。據美國公共衛生雜志公布在76個國家調查的結果,僅有14個國家的產婦是采用仰臥式分娩,而其余大多數國家均采用蹲式,或站著手扶床欄,或坐在特殊的椅子上分娩。
究竟采用哪種分娩姿勢好,要以產婦舒服、安全,助產士、醫生觀察產程和接生方便為原則,根據產婦自身的情況選擇。如果子宮收縮強、胎兒小、產程進展快,就宜采用仰臥式分娩,以免過速分娩引起產道損傷(會陰部撕裂等)。如果是懸垂腹、臍帶脫垂,也不宜采用直立式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