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月娥
隨著性知識和避孕措施的普及,控制受孕時節已非難事。然而,女性從懷孕到分娩,要經歷近10個月不平凡的日日夜夜,因此選擇適宜的受孕季節和時機,對母嬰健康至關重要。
有資料顯示,每年7~12月為分娩高峰季節,4~6月則為淡季,這與人們婚期的選擇有密切關系。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人安排在元旦、春節、國慶節結婚,婚后又馬上懷孕。此時正值乍暖還寒或秋末冬初之時,氣溫變化大,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好發季節。在孕期特別是孕早期,病毒感染容易導致胎兒畸形,比如母親在孕早、中期患了風疹,病毒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并繁殖,引起眼、耳、腦、心臟和神經系統的損害(醫學上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流行性感冒病毒可導致胎兒無腦、腦積水等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和病變,以及唇、腭裂和先天性心臟病等;若孕婦伴有發燒,還易早產或流產。
產婦的溽汗本來就多,如果在盛夏酷暑分娩,氣候悶熱、潮濕,就容易發生中暑,輕者頭暈、胸悶、體溫升高,重者高燒、昏迷,甚至死亡。新生兒由于體溫調節中樞尚未健全,容易發燒。此時,也是皮膚感染、腹瀉等疾病的多發季節。所以,最好避免在盛夏分娩,三九寒冬分娩也不適宜。產婦在哺乳、給嬰兒沐浴或更衣時沒有注意防寒保暖,容易著涼感冒。新生兒對寒冷的適應性差,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也可能隨之而來。
醫學家認為,懷孕的最佳季節是6~8月,相應的預產期為次年3~5月。在妊娠初期,孕婦大多有反應,胃口差,愛挑食,此時蔬菜、瓜果品種繁多,可以調節食欲,保障胎兒的營養需求。3個月后正值秋天,氣候涼爽,孕婦食欲漸增,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十分有利。此時日照充足,孕婦經常曬曬太陽,體內能產生大量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有助于胎兒的骨骼生長。分娩之時正是春末夏初,氣溫適宜,母親哺乳、嬰兒沐浴均不易著涼。嬰兒漸漸長大,需要添加輔食時已進入冬季,又避開了腸道流行病的發病高峰期。由此可見,此季節受孕不僅對母親健康有利,而且為孩子今后的生長發育創造了良好條件。
受孕季節固然重要,受孕時機亦不可忽視。一般地說,育齡婦女每月排卵一次,卵子排出后在24小時內具有受孕能力。那么,何時才是排卵期呢?女性自青春期起,每28天左右排卵一次,排卵一般在下次月經前的第14天左右。在排卵前,基礎體溫(每天早晨醒來后未做任何活動測得的體溫)較低,約為36.5℃,排卵后體溫上升0.5℃左右。這樣便能掌握受孕的時機,若已決定受孕,在排卵期前就不宜頻繁性交,應該“養精蓄銳”,這樣能夠保證精子的質量,利于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