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1動脈粥樣硬化是老年病,兒童不必預防。
錯。正常的動脈,其內膜應當是纖薄而光滑的,但隨著年齡的增加,特別是在兒童期就開始出現體內的脂類代謝紊亂,或血液凝固機制失調,或某些病原體感染后,血中的脂質便容易沉著在這層光滑的動脈內膜中,使內膜微微隆起。如果不作治療,脂質沉積將增多,纖維組織增生并形成斑塊,在中、青年期就會發生動脈硬化。如果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以及通向下肢的大、中型動脈管腔因硬化而明顯變窄,可引起各種臨床病癥,甚至危及生命。因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應從兒童抓起。
2動脈粥樣硬化就是冠心病。
錯。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動脈受累的疾病。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病變的發展是漸進性的,只有當斑塊導致動脈管腔狹窄或阻塞時,才會引起各種癥狀。所以,只有當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狹窄后,心肌供血減少或部分中斷,并影響心臟功能時,才稱為冠心病,醫生才會給病人戴上冠心病“帽子”。如果腦動脈、腎動脈以及通向下肢的大中型動脈發生狹窄,則可發生腦卒中、腎功能衰竭、間歇性跛行等疾病。所以,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是多種多樣,也是多層次的。
3吸煙會引起肺癌,但不會引起冠心病。
錯。近30年來,吸煙已被世界各國列為冠心病的三個主要易患因素之一。吸煙不僅可能加速冠心病的形成,而且還可通過煙中的尼古丁及血中一氧化碳含量的升高,使冠心病患者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而加重心臟負荷,誘發冠狀動脈痙攣、斑塊脫落和血栓形成,最終導致心肌梗死的發生。每天吸煙在20支以下者的冠心病死亡率為不吸煙者的1.5倍,而每天吸煙在20支以上者則高達3.2倍。而且大量(每天超過20支)吸煙者,其首次發生心肌梗死的年齡較輕。
4冠心病的發生與血型有關,與性格無關。
錯。首先,性格與血型無關,A型血的人可能是B型性格,而其他血型(B,AB,O)者也可能是A型性格。現已證明,具有A型性格的人容易患冠心病。這是因為,A型性格者往往表現為性情急躁,講話大聲,好勝性強,反應敏捷,易于激動;有時,還可能具有不切實際的雄心壯志,一旦受挫又垂頭喪氣,情緒波動大,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和終日有緊迫感。A型性格者的冠心病發生率約為B型性格(內向型、深謀遠慮、持重穩健的性格)者的2倍。
5左肩部酸脹明顯,也可能是心絞痛。
對。有不少冠心病患者呈不典型的心絞痛發作,應引起注意。常見的不典型心絞痛有:1疼痛時間不是3~5分鐘就緩解了,而是略有延長,甚至可達半小時以上;2疼痛部位不在胸骨后方,可發生在胃部、前胸后背、左胸或右胸、左肩或右肩、左臂或右臂,甚至頸部的不適、牙痛以及向大腿放射的疼痛都可能為心絞痛的表現;3心絞痛發作的誘因不明確,亦可能在午休與夜間睡眠中發生;4疼痛的性質千差萬別,不是表現出劇烈緊縮性疼痛,而僅為胸部憋悶感,隱隱作痛。由于不典型心絞痛不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屬的警覺,可能延誤診治,因而更應引起足夠重視。
6左胸前區出現的疼痛都是心絞痛。
錯。典型的心絞痛可以表現為左胸前區疼痛,但左胸前區的疼痛并不一定都是心絞痛。除心絞痛外,還有許多疾病會導致左胸前區疼痛,如心臟神經癥、胸肌勞損、頸椎病、肩關節及周圍韌帶病變、肋軟骨炎、肋間神經痛、反流性食管炎等,都可出現左胸痛,但都伴有其他特征。值得一提的是,食管痙攣極像心絞痛。因此,疑有心絞痛的人,最好先請心臟科醫生作出鑒別,排除心絞痛后,再到其他科就醫。